《IT职场人生》百度阅读图书出版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4:02

本书是IT职场人生系列博客的改编版本,增加了若干新的章节。 图书为免费,注册百度阅读用户(或用已有百度用户登录),即可领取。下载客户端后可在移动设备上阅读。 图书链接:[http://yuedu.baidu.com/ebook/af550a37561252d381eb6e1c###](http://yuedu.baidu.com/ebook/af550a37561252d381eb6e1c###)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8d565e.jpg) 作品目录 - [序言]( "序言") - [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 - [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 -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 - [学外语]( "学外语 ") - [找工作]( "找工作 ") - [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 - [第一份工资]( "第一份工资") - [怎样写简历]( "怎样写简历") - [怎样面试]( "怎样面试") - [入职之新手篇]( "入职之新手篇") - [我与公司]( "我与公司") - [员工的公司观]( "员工的公司观") - [行业与公司类型]( "行业与公司类型 ") - [加薪]( "加薪") - [学习与成长]( "学习与成长") - [语言与技术]( "语言与技术 ") - [如何学习新语言]( "如何学习新语言 ") - [如何向高手学习]( "如何向高手学习") - [经验积累]( "经验积累") - [工作与生活]( "工作与生活") - [消费观]( "消费观") - [找女友]( "找女友") - [从技术走向管理]( "从技术走向管理") - [技术?管理?业务?]( "技术?管理?业务? ") -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 - [危险职业]( "危险职业") - [升职]( "升职 ")
';

二十四:程序员如何增加收入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4:00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十四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程序员的收入是广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人从业3~5年之后就会遇到这个收入瓶颈。尽管物价不断上涨,程序员尤其是初、中级程序员的收入不升反降。即使上次在某个文章中看到有中国第一程序员之称的某位,月薪也只有3万,尽管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但这个“中国第一”,也只有众多小型软件企业总监级别的收入而已。为什么这么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公司中的位置仍然显得与日俱降?本文会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依据原因给出相应的建议,为收入遇到瓶颈的程序员找到出路。 要理解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先要理解钱的流转规律。对于程序员,总是认为若自己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收入就应该相应提升。不过,请先读一下任正非写给华为员工的邮件中的一段文字: 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还不如试用期中,重新决定您的选择。进入华为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因为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的,凭责任定待遇。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很快。 从中可以看出,先要替公司赚到钱,承担责任,一个员工才能拿到钱。 **分析** 若一个程序员技术水平一个顶十个,在他替公司赚钱的道路上还有哪些障碍呢?典型障碍有很多,比如: **1. 这个程序员开发的功能中有50%客户不常使用** 因此,客户要么没有选择这个产品,要么只愿意付出更低的价格。“这怪产品经理啊,为什么怪我?”错。若赚到了钱,论功行赏的分配方法有很多;但若赚不到钱,分配方法就一种:大家都没钱。也就是在一家产品方向失败的公司,即使最顶级的程序员,也赚不到钱;或者说,他赚到的钱,可能还不如一个产品方向正确的公司的一个普通程序员。 **2. 这个程序员开发的底层库中,有50%不被调用** 很多顶级的程序员都迷恋编写底层库,认为这才是施展技术实力的地方;他们多数不愿意参与业务级别的工作,认为工作过于简单还要和客户打交道。这时候编写出来的东西,经常会出现“需求镀金”,就是最终代码中充斥着大量的无用的功能。本人做过一段这种事情,所编写的一个库,可能几年后使用率也不超过一半。 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们表面上看到的看到的10倍的能力,真正能转化到生产力上的不足25%。公司的钱赚不来,个人收入低的问题也就很好理解了。 **3.顶尖高手在公司内部的位置已经不再重要** 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两个修自行车的能造飞机的英雄时代了。现在的软件很少像当年KV300、WPS一样可以由一个高手独立写成,多数都依托于一个十多人乃至近百人的大型团队。如果这个团队的整体实力很强,里边一个顶三、五个的程序员大有人在,那么单个的能顶十个的程序员贡献能有多大,就值得商讨了。 在10年前参与的一家公司中,有一位自己躲在自己办公室的“扫地僧”,功力超过我们团队的最顶级的程序员还要数倍。不过,他却在独立开发一个与公司方向不符的小产品,由于他是老板的朋友,老板也执拗不过,就随他去了。几年后公司上市,不过是因为我们所在的25人团队的产品占据市场份额60%以上。毕竟这种规模的团队,如果技术和管理又能跟得上(这个团队就是本人第一次遇到松结对编程、139团队的那个团队),生产力不是一个两个游击队员能够相比的。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能力转化为企业的盈利,收入就无从谈起。 # 答案 有了这两个分析,就不难得到答案,整体上分两个方向,最后我们再总结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的共同点。 一个方向,是转向关注业务。具体说来,包括成为产品经理,或称为对产品需求负有责任的技术兼业务高手。 为何产品经理的收入很高?三星刚刚重奖了GalaxyIII的产品经理,而腾讯、阿里的产品经理也久负盛名,而他们的所谓“高级程序员”一般都默默无闻。原因就是产品经理是“掌舵”的,不是“划船”的,他对团队生产力的贡献,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国内征途以几十人团队每年几亿的收入,腾讯以9千人超过中国电信5万人的营业额,国外Apple及FB的崛起,靠的不是技术高手的加法,而是产品经理的乘法。 作为纯技术高手,可能直接转为产品经理很难,或者不愿意转,那么,至少要变成关心需求的技术兼业务高手。也就是不能只沉迷技术,而要关心是否正在开发客户关注的核心需求,业务实现是否有效、友好,与竞争对手定位于功能比较等内容。 作为掌舵的人,更容易帮助团队把技术能力转化为生产力,提升绩效,也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 第二个方向,是作为技术领导,将自己的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技术高手作为团队的领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软件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技术、团队、过程的各方面才能做好。 比如设定这样一个目标:“促进团队的代码复用,以提升进度和质量。”个人参与过的几个项目都证明做好这件事情意义非比寻常,然而做好却很难。个别技术高手可以以1/4代码写出相同的功能,然而整个团队却很难做到,原因是缺少恰当的团队管理方法。而作为纯管理出身的项目经理,又不理解应该建立何种复用结构,如何分工。要让纯管理的人跨越技术壁垒是比登天,而让技术高手帮助进行管理则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虽然也很难!)。 如果一个高手,能够帮助自己身边的三、五个程序员提升水平,那么很容易再获得相当于几个人的生产力,这是他个人提升所很难再获得的。本人在十年前遇到一位高手,跟他学了一年,感觉自己提升了三四倍的水平(从完成任务所需的功能量缩减而言,何况还有技术、质量方面的提升),而身边另外几个师兄弟,也都长进迅速,有一两个甚至都超过了师傅的水平。除了传授技术之外,这个团队后来在这位高手带领下,还改善了管理结构,演进成为一个松结对和1-3-9团队,在不到一年时间从5人扩展到25人,而产品质量没有明显的下降,后来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60%以上。 这两个方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自己卓越的技术能力对团队的贡献,从加法变成乘法。高手必须认识到自己对团队和企业的最大贡献,不是自己独立承担的那点任务,而是影响产品和影响团队的能力。 **最后一个常见问题:** “我传授了徒弟,最后却被一脚踢掉怎么办?”这是很多技术高手所担心的事情。其实,老板都是很聪明的人,技术、管理、业务可能都一般,但识人、用人绝对超过我们,否则怎么会我们给他打工呢!一个高手如果被踢掉,更可能是因为沉迷技术逐渐变得钻牛角尖、封闭,最终变成无用之人。 本人正在参加CSDN博客之星评选,如果您经常来本博客阅读或曾经下载《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欢迎投票(需要登录): [http://vote.blog.csdn.net/item/blogstar/cheny_com](http://vote.blog.csdn.net/item/blogstar/cheny_com) **每人可以为10个博主投票,所以如果看到其他常去拜访的博主,也请投上一票!**
';

二十三:知识体系(专家与杂家)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57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十三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 专家与杂家 专家与杂家之争由来已久。 挺专家者说:只有专一,才能学透学精;那些泛泛之辈,只能学到些皮毛,终究不能有所成就。 挺杂家者说:只有广泛,才能目光开阔;某些人天天钻牛角尖,最后学成榆木疙瘩。 招聘的时候也是。 有人号称精通七八种语言,参与过76个项目(在一个真实简历中看到的,不过不是来我们这应聘的;按当时的速度估计,他现在应该写参与150~200多个项目左右了),相信大家一定看了直摇头。 但如果又有人十年如一日,只是在一个文档转换器上钻研,恐怕也够呛能有什么成就(这是当年叫做“在微软工作十年的笨蛋”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在MS工作了10年,除了Office所有文档之间的类型转换之外,什么也不会,现在居然搜都搜不到了)。 那么,到底哪个好呢?其实哪个都不好,或者说很多人把杂与专当作互斥的知识体系了。 ### 如何成为一个好程序员 在10年多以前,我的师傅,一个非常厉害的程序员,有一天和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可能是在讨论最近的一些招聘心得)突然说:“我发现,厉害的程序员都喜欢说话。” 我脑海中迅速过了一下部门的20个程序员,果然不差。但是,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沟通,学习。 如果一个程序员要经常和新手沟通,他就得尝试把代码写得很干净明了,新手能看懂。 如果一个程序员要经常和高手沟通,他又要把代码写得很精妙,不能一看就拖沓冗长。 最开始只是技术沟通,但最终会出现业务上的沟通,进而是知识上的沟通,所知道的范围就越来越广,逐渐变成杂家。 “变成杂家会不会水平下降?” 如果担心这个,那就自己分析一个问题:我们团队假设有10个人,10件事情,如果大家有只有1个月度过初期的壁垒,那么谁最适合哪项工作? 分析的结果,往往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某人或某两三个人垄断了所有最佳选择。也就是,总有那么几个人,干什么都最拿手;还总有几个人,干什么都不太行(而不是只能干一件事情!) 这时候,这些高手们就变成了“既是杂家,又是专家”,怪哉。 原因就是程序员总会用自己学到的最高水平,解决所有事情;而见到的事情越多,可以学到,乃至只是偶然获得更佳灵感的机会也越多。 所以,程序员不能偏安一隅,要多去从事不同的事情,理解不同环境中处理事情的方法;并把它们中的精华,互相借鉴。 典型的必须跨越的鸿沟,包括这样几个: **1. 前端与后端** 很多人居然只从事其中一个,而对另外一个置之不理。 由于这两个内容交互非常多,只有了解对方的工作方式,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本人在这一点上感受颇深,在火星人的开发过程中,我其实自己一个人前后都跑,从设计CSS风格到数据库的应用缓存,有什么干什么。 这些内容常常相互依存,功能并不会很干净地 在前后台拆开,经常其中一个做好了,另外一个就省事多了(尤其是我们采用了MVC的框架的情况下)。 **2. 开发与测试** 一个人很难直接从事这两个职业,但是可以做这样几个事情:多关注出现的缺陷,目的是在开发过程就提前避免;多为测试人员编写自动测试代码,目的是学习产品的整体功能;多看测试人员的测试用例,目的是学习用户的业务逻辑…… ### 如何防止失去专业性 人很容易失去专业性。 英国有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在25个诺贝尔奖项上做过研究,但每个都浅尝则止,被当作反面典型。 那么,编程过程,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呢?跟牛顿学习就知道了。 牛顿发明/发现过很多东西,物理三定律(总结前人),光谱,反射望远镜,微积分,万有引力……他怎么没没落成杂家呢? **因为他所研究的东西,都是互相支撑的。** 光谱发现后,牛顿预言折射望远镜一定有色差(不同光线的焦点距离不同),所以他研究发明了反射望远镜;由于他喜爱天文,所以开始关注多普勒三定律,并从中推出了类似天体这样的两个质点,之间引力是2GMm/r^2这样的关系(这个不是他第一个推出来的),还首次给出了反向公式的证明;不过这还不能算是“万有”,因为苹果距离地面太近,地球不是一个质点,至少不应该这样计算苹果受到的引力;这个问题直到20年后他发明微积分,才得以解决:按照球体的积分公式,整个地球吸引力等同于地心的质点…… 总之,牛顿不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而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不会在一个事情没完的时候,就转向到另外一件事情。而相反地,他之所以转向另外一件事情,是因为当前这件事情遇到了瓶颈,需要其他知识的补充。 **结果就是他同时在诸多相关领域工作,成果互相支撑,最后终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IT人员如何防止失去专业性 对IT人员尤其是程序员而言,如何决策呢?跟着需求走,不要跟着兴趣走。 很多人学习一个新语言,“想借鉴一下”,不是因为业务的需求,而是因为听说这个语言不错,这是比较危险的。 人在没有实际动机的情况下去学习一个语言,想达跨过学习曲线而有所收获,是非常困难的(想想自己在大学度过的“学习”时光,就知道了)。 与其去“了解”远在天边的一种新语言,不如在自己正在开发的项目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比如: 1. 尝试跨越前端/后端/开发/测试的壁垒。 2. 尝试使用某些新技术解决以往困扰已久的问题。 3. 在任何重构的机会,尝试新技术(用老旧技术进行重构,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行为)。 ### 技术,管理,业务? 这在中等IT人员面前,算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很多人都问:“我是应该发展技术,还是学习管理,或者业务呢?很犹豫” 正确的答案是:全面,随缘。 **什么是全面?** 仔细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只懂讨好客户不懂技术的销售,再看看空话连篇的领导(多数咨询师更甚!呵呵),又看看埋头编程最后不符合用户需求的程序员们……显然我们明天不能做一个让今天的自己郁闷的人,那么唯有这些方面都做到一定程度,才是一个全面人才。 **什么是随缘?** 假设“全面发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领导突然过来说:“小张,我们最近想招募一些内部的产品经理,你既懂业务又懂开发还挺喜欢管理,想不想试试?” 这时候脑海中千万不要想:“哎呀,天天外面跑,业务是熟悉了,技术和管理咋办?”这个缘分,可能就错过了。 产品经理有不同的做法。 不要独断专行,而是拉着销售、研发一起参与进来,分析市场、用户群、用户体验这些内容,这就是管理。 不要说完需求就撒手不管,而是陪同开发人员做出一些业务架构设计(一千零一问系列中曾提到:技术架构设计依托于业务架构设计),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走样,还有前瞻性,又能换来开发人员积极参与需求描述作为回报,这就是技术。 所以,就算成了“全职”产品经理,仍然可以业务/管理/技术三不误。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而是要与外界环境共振,积攒力量把握机会,而不是总干些“逆天”的事情。 ### 金字塔形知识体系 专家与杂家的结合点,是金字塔形知识体系。 金字塔之所以历经五千年屹立不倒,归功于其特殊的外形。 其他的世界奇迹,多半都是“很细”的,所以很容易倒。而选择“很细”是希望能节省材料,就像很多程序员埋头一个小模块一样,省材料自然才能有积累嘛。 其实不然,狭隘的目光,很难支撑一个足够的积累。尤其是IT业,不等积累到什么高度,可能这个技术本身都过时了。 选择上下一般粗好不好?也不好。如果要把金字塔弄成一个巨大的立方体Cube,估计也倒了。因为没有人能在那样的高度上堆砌这么多的“顶级知识”,这个时候,就要回到一个或几个小的“顶尖”的状态了。 后来施密特、卡塞格林、马克苏托夫他们发展了新的反射望远镜,而莱布尼兹也有额外的微积分发明,万有引力也被爱因斯坦证明是物质存在所产生的一种场……所以即使是牛顿,也没有把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垄断了,而只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实的底座),且“偶然捡到一个美丽的贝壳”(个别塔尖)而已。 附:最后引号里边的两句话,都是牛顿的原话。 第一句原文是: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句原文是: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

二十二:如何学习新语言(二)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55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十二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续上篇) ### 获取帮助 **谦虚、大胆、再谦虚地尝试** 这几个词看起来很不搭嘎,但我细细回忆起来10多年编程的经历,这句话很可能是高手与低手最后产生差别的关键,所以重点写一整篇。 菜鸟不是低手,低手指的是工作了很久,但技术能力上很落后的家伙。如果作为菜鸟,怎么才能避免成为低手呢?那就是谦虚、大胆、谦虚地尝试。 未必所有问题都能百度到,也未必身边一定有高人给予指点,那么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怎么知道有还是没有方法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1. 谦虚地认识自己面临的困难** 这是第一个谦虚。 02年遇到一段程序,那个程序员水平不错,但他偏偏不懂C++中的“模板template”(就是Java和C#中的泛型),所以在处理13种不同数据的时候,不得不编写了13个函数,正赶上这个函数还在5种参数下运行,结果是编写了13×5=65个函数。不过最后被发现了,一个下午就缩减到一个函数,一个月的工作量被扔掉。 “作为一个即没见过又没听过模板的程序员,我怎么能预见到会有一种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呢?”可能会觉得他很冤,对吧? 这就要解释“谦虚”的用意:当我们觉得这段代码很别扭的时候(比如65个函数长得差不多,编程困难,维护更困难),就要尝试处理它,如果他有这个心态,至少那个“5种情况”可以用一个循环解决掉的。那泛型呢? 如果用尽了招数,还是剩下13个new不同类型的问题,用自己所学所知都解决不掉,心里要这么想:“我还是一个菜鸟,我不是站在世界边缘,我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了,他们也早就解决了。”有了这个心态,就会去寻找答案,找人或找网络都无所谓了。事实上,他的项目经理就坐在离他隔一个人的位置上,这位项目经理是个设计模式专家,就别提泛型这点小事了。 多数人找不到答案,是没有去找答案,因为认为自己正面临世界难题,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一年前开发的时候,我们面临很多难题,确切说我们真的“站在世界边缘”,因为还没进去呢,呵呵。下面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我们猜测有答案,而最终果然也有的“难题”。拥有多年经验的开发者可能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但是对于真正两眼一抹黑一行C#/Web/...代码没写过的新手,相信这些问题存在答案是很困难的: a. 我们猜测,一个Ajax调用完成后可以调用两个以上的JS函数作为OnSuccess参数 b. 我们猜测,一个页面的菜单部分,可以延时1秒后再加载,以便整个页面显示的更快 c. 我们猜测,一定可以截获数据库的“写”操作,以便在写操作发生时同步更新我们的应用缓存,而不是完全销毁并重建整个缓存 d. 我们猜测,Html的backgound-image应该可以设置偏移量,以便让底图出现在合适的位置 e. 我们猜测,一定可以写一个类封装MVC中的Repository(Nerddinner中没有封装),以便完成任何表的简单增删改查 f.  我们猜测,一定可以把不同的类保存在一张表里边(Nerddinner里边从没提过),拿出来的时候自动生成不同的类型 g. 我们猜测,一个js script可以用Html的Helper生成,而不止限于div/img这些常见的东西 h. 我们猜测,一个类可以在另外一个类的某个函数上方生成(也就是类包含着类,C++里边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太需要他们两个定义在一起以便对照了 ……(说不上来一年里边做了多少猜测了,呵呵) 这些问题,有些有现成的答案,比如f是用Discrimitor字段,c是有个ChangeSet,只要定位了问题,都是google到的答案。 但是并非所有问题都这么解决的,因为有些问题不太好描述,而且也很找到答案,我们还用了下面一些其他的手段。 **2. 大胆地尝试** 我们当时设置了一种class为tip的<p>,当其母体(class = "withtips")被鼠标悬停时会弹出,其左上角上有个小图标(tip是16×16的问号,还有其他种类),以便和warning/notice有所区别。 可是,由于这个问号图片是用backgound-image: url(...)做的(因而你代码里边无需提及这个图片,只需要加上class = "tip"),当我们写成 ~~~ background-image: url('../Resouces/Images/Others/Tip16.png'); background-position:top left; ~~~ 的时候,它总是紧紧地贴在p的左上角,没有留出空白,显得很难看。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提怎么办。 当然,惹不起躲得起,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不用backround了,在每个tip里边手工加一个图片,这样就可以用style来控制其margin了。这个,就属于笨方法,经常这样思考问题,水平就很难提高。 怎么办?那就是想象:“我是这种语言的设计者,如果让我来全权设计,我会写成这样……” 结果是: ~~~ background-image: url('../Resouces/Images/Others/Tip16.png'); background-position:top 8px left 5px; ~~~ 没想到,成了。 d、g、h这三个问题,都是这么解决的。 确切说,在这一年里边很多问题都是这么解决的,不是个例。如果被七八种新技术围住,光靠google百度突围是不可能的。 后面会看到,大胆=谦虚,看上去很奇怪的表达式。 **3. 谦虚地尝试** 有些人刚学一种新语言,因为不懂,又加上自己很谦虚,所以单子就小,就不敢尝试,其实这里边反而有问题。 他们想:“我是想这么设计,因为这样设计最好;可实际设计这些语言的大师们也这么想的吗?他们真的做到了吗?” 怀疑大师们的能力?怀疑你的想法大师想不到?其实这实际上隐藏着一种不谦虚的想法。 所以,越大胆的尝试,越表明我们谦虚地认为前人早就思考和解决过这些问题了,我们只是试试具体写法是不是正确而已。 “如果尝试失败了怎么办?” 尝试失败,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与大师有差距造成的。一定要做最大胆、最优化的尝试,这反而会“蒙中”大师们当年的设计。 作为菜鸟,要大胆地想象:“大师们不会设计一种语言,让我只能重复拷贝代码65次,或者每次写tip都必须加上这张冗余的图片代码,或者……”,要谦虚地认为大师们早就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天下已经没有难题了。 为什么很多人编写了很多年的代码,有些很有用的东西从来没用过呢(比如前面65个函数的例子)?原因就是,连想象力都距离大师们甚远,能力差得就更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提倡编码要精益求精的原因(参考2月5日和2月20日的5篇文章),如果平时就喜欢写垃圾代码,是很难猜中大师的设计的,因为他不会做垃圾设计。 我有一个不等式是这么写的: **我们的技术能力 < 我们的想象力 < 大师们已经实现的 <  大师们的想象力** 为什么肯定地说大师们已经实现的比我们的想象力还多?因为拿起一个语言,会发现里边有很多“没用的”或“暂时没用到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两者之差。 所以,阻碍我们的第一个东西是我们的想象力,而不是某种语言或技术的自身限制,连自己的想象力都受到限制,就不可能学好这种语言。 **总结一下本篇:大胆谦虚地与大师共振** 01年我在一个非常有进取心的团队工作了接近两年(他们的产品后来占据国内市场60%份额),在那里我们有很多技术梦想,有些我们手工实现了一半,有些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无法实现,比如: 1. OODB,一个把数据库和C++对象映射起来的东西,就是现在的EF和LINQ 2. 限制C++模板的传入类型,就是现在C#泛型中的where关键字 3. MVC分离,当时还只是一个概念,尽管我们努力手工做了很多工作,而现在直接框架化了 ……等等 由于存在梦想,想象力的边缘就会扩大,而看到LINQ、泛型、MVC这些全新内容的时候,不但不会觉得奇怪和难以理解,反而立刻就会共振起来。 因此,当想象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反而学习一种语言越来越容易,因为它多半正好实现了我们想做的事情。 如果长期这样思考问题,想象力就会接近大师们当前能实现结果,因此会达到共振状态,连实现的方法都和自己想象的差不多,学习一种新技术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了。
';

二十一:如何学习新语言(一)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53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十一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最近《火星人敏捷开发管理工具》接近发版了,回忆起一年半以前刚利用业余时间开工的时候,编程已经中断了7年(03年最后一次用VC++6.0编码),开发所需的C#、Html、asp.net、MVC2(现在用的是3)、LINQ、JS、JQuery、Ajax一个也没用过,反倒是在03年最后一个4个月项目中用到过的SQL Server算是唯一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技术了。 一年的时间里边基本上自己一个人编程也没师傅可问,书只买了一本只看了1/10,剩下的全部两本电子书(等等会讲到)+Google+StatckOverflow,现在说不上来学会这些技术没有,但是的确“会使用这些技术编程”了,而且还有正式的商业产品问世。 下面会总结一下学习新语言的一些技法和心法,很多不完全来自于这一年半的经验,也包含很多接触其他开发人员时候听到想到的东西。 ### 如何开始学习 **一定要从一个实际的项目开始,一定要从模仿一个完整的例子开始。** 本人学过汇编、BASIC、FORTRAN、VAX C、Turbo C、TurboC++、C++Builder、VC++、asp.net/C#这九种语言或者说开发环境,用的最好的TC/VC/C#都是遵循这个过程来的,其他的都不是,所以也没学成。 这次面临这么多没见过的技术,如果面前拿起10本书,都不知道从哪看起,因为他们盘根错节,没有太强的先后顺序。你编写mvc2不懂C#不行,懂C#不懂asp.net不行,编写asp.net不懂Html不行,光懂Html不会 JQuery太傻,光耍JQuery不玩JS太浅……但是,也总不能从JS倒着开始学吧。怎么办呢? 当时,找了一本电子书就是这个[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5443661](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5443661) 提到的Scutt Gu的Nerddinner(现在太老旧了别读了),里边介绍如何用asp.net的MVC框架编程,有一个实际的完整例子。不过,如果连C#、ASP.net、Html都不懂,怎么学MVC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学习心法:技术上不求甚解,业务上精益求精。(日后会有详细解释,这里先这么摆着,肯定有人有不同意见) 大致意思是说:一定要知道,外国小孩在一岁的时候学外语不是从音标、单词这些东西开始学的,之后也没有“深入、扎实、系统”地学习过外语,而是直指要解决的问题(吃喝拉撒)。这个样子学习外语我们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是学习语言却能。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研究语言,而是要用它做我们要做的事情,所以显然的一种方法,是去“生硬”地模仿别人的做法,就像小孩模仿大人说话一样。 当时差不多用了一个月把nerddinner这个完整的例子一步一步抄写、编译、运行了一遍,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他假设你就差MVC不懂了,所以一句废话都没有,我也就一句废话没学过。 如果有一个实际的项目,就比一个完整的例子更好,当然多数时候很难。 ### 获取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身边有个人肉百度,问什么答什么,把问题解决掉。本人也力推139团队和松结对编程(参考博客栏目),帮助新手成长。 但是如果就是没人在,怎么办呢?大致总结了这几点。 **1. Google+百度+StackOverflow** 一年半前还没离职的时候,我经常转到研发部找他们的技术大拿问问题(就是这位:[http://blog.csdn.net/lihonggen0](http://blog.csdn.net/lihonggen0)),发现他也不是什么都懂,但是也从来没有问住过他,原因是他差不多等我一问,就打开了Google或百度开搜,凭借一种“主动搜索能力”,他能迅速定位答案。 所以逐渐意识到自己OUT了,03年这些东西还没有,所以习惯了看书、问人了。于是后来除了“C#和ASP.Net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比较模糊的问题,就再也不去找他了。 为什么提倡搜索而不是找人问呢?因为搜索过程本身很长见识,还会产生很多副产品,带着自己的思考观察和思考别人的众多答案,培养“主动搜索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 (待续)
';

二十:危险职业(下)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50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十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果然还有下篇,说说不危险和危险职业的基本定义,与以前的维度有点不同的。 ### 核心与非核心职业 实际上软件企业中间有一根中轴线,是每个企业的核心。 在产品研发型企业中,大致是:市场-销售-产品-项目(部门/项目,开发/测试)-运维。在项目型企业中大同小异。 所谓核心,就是与企业的营收密切相关的,上述的几个部门如果出了问题,企业的营收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此外的部门,如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售后/支持,都是非核心的。 身处这些部门,有以下危险活动或禁忌要注意: **1. 不要把核心的做成非核心的** 比如产品部门,本来是个核心部门,但是如果产品经理乃至总监没有做自己最不可或缺的定义产品/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用户群分析/产品版本规划/商业模式……等等这些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到处无原则地收集需求(有时候是跟着竞争对手后面走)、协调各个软硬件部门的工作等等,就可能变成一个非核心的部门。 这个时候虽然人们很忙,但是业绩不佳。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项目经理,很容易变成下面这位(摘自真实简历): <table class=" "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valign="top">  <p>职责和业绩:</p> </td>  <td>  <p>1)项目管理,任务分配和项目数据分析;<br/>  2)  负责与客户进行需求与技术上的沟通;<br/>  3)负责开发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br/>  4)负责详细设计;<br/>  5)负责指导程序员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p></td> </tr></tbody></table> 看起来很正统的项目经理,但是就像万金油一样,即需要,又不必须。一旦暂时没有项目,或项目失败了,最容易被开掉的就是这种“监工”型的项目经理,企业都不需要担心技术流失,商业机密泄露之类的问题。 项目经理的上级“部门经理”也存在这个问题,有些部门经理基本上就是部门协调员,不断挣扎在各种问题的处理上以及权利斗争的漩涡中。 **如何做好核心职位?** **核心职位始终要围绕自己企业的业务开展工作。** 产品经理的之前说过了。 项目经理的,应该要区分出自己所负责的项目(或产品)到底胜在功能,还是赢在成本,又或是长于技术,然后把团队的工作引导到项目成功的方向上(部门经理更是如此)。 很可惜,多数项目经理都说不太出来自己项目的目标,也说不出来自己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做了什么特殊的事情(除了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之外),总是觉得只要时间进度质量成本都兼顾一下,会都开完,问题都解决掉,项目不就成功了?实际上,如果这些内容都能兼顾,这个项目就不需要管理了。 因此,核心部门要避免变成事务性的部门,要努力围绕自己企业的业务,做好事情而不是做完事情。 这一点在测试部门可能尤为重要,一大堆人加班加点点鼠标,就是一种危险职业,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去理解业务,理解客户群对自己产品的质量观,才能把测试做精。 2.不要把非核心的真的做成非核心的了** 这个是很愁人的事情。 多次收到人力资源部门发来的海量简历,多数在10秒左右就毙掉了。但是人力资源的MM们也有理由:“我们不懂技术啊,不知道你们要的确切是什么样的人。” 无论这个理由是否成立,或者要求人力资源理解技术是否过分,存在这样的松懈心态都是在将自己置身于危险职业之中,毕竟能陪大家讲讲劳保规范、唱唱歌、做做游戏的人太多了,随时会在一个不合时宜的低级错误之后被替换掉。 后来在做完了方案,搭建了公司知识库,培养了几个能接手工作的小弟,促成了几个销售单子,建立了市场计划,帮助定义了产品……之后终于有时间看看招聘网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可以用竞争对手的名字作为关键字搜索几十万个简历,而不用在那些无用的简历上面浪费时间。而人力资源部门因为不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问),所以一直没有做这个工作。 后来在财务部门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公司在成立5年后,才第一次整理出当年的营收、支出、几个分公司的比例、不同市场细分的收入、销售人员绩效这些核心数据。 实际上人力资源、财务这些职位至关重要,李开复老师在刚到Google的时候,所任职的就是“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 **如何做好非核心职位?** **还是四个字:关注业务。** 很久以前我在入职的时候见过一位IT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大家所提的所有问题,此人都有数据可以说话,而且能说出我们与竞争对手的比例、此消彼长的趋势等等,完全不像是一个数了一辈子钱的IT外行,而是对行业非常理解,这是他能在那么大的IT公司稳定地做财务总监的资本。 大致总结一下核心与非核心在“安全性”上的区别,当然之前说了,职位有“核心”之分,人的具体做法也有。 1. 核心职位不容易在企业困难的时候被辞退 2. 做好核心职位更稳固而无可替代,不容易替别人栽树,更安全 3. 做好核心职位企业的业绩会更佳
';

十九:危险职业(中)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48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九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这本来是危险职业的下篇,但感觉还有很多危险职业,所以留着以后写。 ### 窄出路职业 泛指所有越走越高但越走越窄,前途无量但是需求量很少的职业,典型的是质量和过程管理工作,以及咨询师。 **质量管理/过程管理** 这个曾经是我放弃了在即将上市的公司做技术骨干的机会而投身去做的一个工作,结果…… 先说说质量和过程管理是管理什么的:首先不是测试,所以手底下一般没有那么多兵;其次也不是做研发/生产的,所以不是一个技术积累型职位;然后也不是和销售/市场等业务相关的职业。其具体工作,一般是负责制定和改进企业的过程,以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 这个本来是很好的一个职业,但是在中国存在以下潜在问题: a. 如果过程改进是必需的,那么研发总监或部门经理早就会为了部门的业绩驱动起来这个工作了(确切说他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了)。所以能留给专职质量或过程管理的人所作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培训,认证,评级这些比较虚的工作。 b. 国内企业由于不重视这个职业,所以经常选择一些实际上是新手的人在这个部门工作,真正的技术或管理高手,常常陷于日常业务而难以进入这些部门,使得这个部门只能非常虚地工作,难以有实质性的改进。 c. 偶然有一两个高手进入这个部门,由于多数情况人少钱少,周围又都是刚刚毕业的PPQA围住,基本上难有作为。 但是还是那句话:人是活的,怎么办呢? 1.**在生产线上做改进。** 如果你正是一位程序员,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但认为过程改进才能做好企业,那么请在自己的位置上遵循无我、无住、共振的法则直接做改进,而不要认为一定要到专业的岗位上。 由于离一线很近,无论定位问题还是定位答案,都更容易切中要害。由于利害干系人都在身边,只要大家同意,往往一个方案就可以实施了,比作为质量人员去推进别人实施你的想法要容易得多。 2.**在质量/过程岗位上的改进。** 如果不慎……还是到了质量岗位上,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走一线道路,就是与生产团队保持密切的联系,不要做得太“专业”,这样能渗入到团队里边做半个队员,技术上业务上不至于太过于脱节。这样存在回到一线的可能。 二种是走专业道路,这个比较复杂一些,要求本来就有很好的功底(因此很理解一线人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主要工作方式不是研究最好的过程,而是研究如何发动一线人员摸索和改进自己的过程,自己做一个旁观者/润滑剂。 后者是一种专业道路,日后可以选择在多种企业任职,或者做咨询师。尽管出路仍然很窄,但可能做到很高的职位或很好收入的咨询师。 **咨询师** 咨询师是一个很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也是一个很窄的职业。 说了这么多“窄”字,到底多窄算是窄呢? 这么说吧,中国有400万程序员,2万家软件企业,需要40万个项目经理,至少10万个产品经理;外加大约5~10万个部门经理,5~10万多个各种总监,但只需要1000个全职质量和过程改进人员(多数企业没有),外加50个CMMI咨询师(其中活跃的10人),50个敏捷咨询师(其中活跃的10人)。 从这个角度上讲,咨询师有点像影星一样,不是一个职业,而是在机缘巧合的时候,就走上的一条道路。 因此尽量不要选择咨询师这条出路。 尤其是IT业的咨询师,由于产业过于年轻,更新换代又过于快速,常常面临因远离一线而技术落伍的困境。 咨询师就说这么多,就不说如何做好下一步了,仁者见仁。
';

十八:危险职业(上)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46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八篇。([序言](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3609),[专栏目录](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career.html)) IT职场中,有几个看上去就很危险、没有前途的职业;也有一些看上去很美,但前途也很危险的职业。本系列将大致列举其中一些,并给出一些如果已经位于这些职业中,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 ### 如何判断危险职业 整体上有两种危险职业:无积累和窄出路。 **无积累职业** 指那些做了很久,但是很难有所积累的职业;由于没有积累,也就很容易因为技术的更新而淘汰,或被年轻人替代。无积累,可替代,无出路,说的是一件事。 在非IT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类职业:出租车司机,看门人,高速收费员,等等。 IT业中,黑盒测试人员,售后,技术支持,协调员,过程管理员(PPQA),都很容易陷入这种状态。 窄出路职业指那些未来可做的职位虽然不差但是需求量很少的,由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这些未来的出路不应该成为“职业”而是应该成为机遇,即有很好的条件和机会才做。 在非IT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类职业:数学家,操盘手,电影明星,等等。 IT业中,典型的是质量管理,咨询师这个方向。与前者的区别是:窄出路职业做好了相当不错,但是由于“扇出”能力很强,一个影星、一个咨询师就能覆盖很大的范围,并不需要太多的同类人群。 职业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不鼓励进入,但即使身处这些危险职业中,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做事,仍然不至于彻底无望。 ### 无积累职业 之前提到过写简历的秘诀:就是不要去应聘了才写简历,而是每隔三个月到半年,就为自己重写一个简历,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出现。如果有,就说明有积累;如果没有,就说明没有积累。 但是,这类积累不能是流水帐,就是我又参加了什么项目,又做了什么事情。只要没有休假,人总归有任务要做的,但是如果做了很多工作,却总结不出来提高,也不叫积累。 黑盒测试人员,售后,技术支持,协调员,过程管理员(PPQA),都很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有这样几种方法可以化解。 **1. 关注业务积累** 很多职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比如出租车司机,总不能练习马路飙车。那应该怎么办呢?在之前一家咨询公司,有一位很爱学的司机。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专职司机都呆在家里,也发一台电脑,但是能干点啥呢?他就来问我,后来我想了想,说学外语和办公软件吧,外语优先,因为开车+外语是个不错的组合,开车+办公软件就不伦不类。结果是过了不久他就能听说一些简单的外语了,因此之后接送外国讲师不用再跟着一个翻译了(甚至是跟一个咨询师去),因此大受老板的器重。后来逐渐成为公司除了专业业务之外的其他事情的主管。 很多职业比如黑盒测试、售后、支持,看上去没有什么技术,但是却和那位司机一样,和业务、客户、人、市场相对接近,在这些领域积累经验,一样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比如如果对业务逐渐熟悉,就可能在产品、销售方向上有所作为,即使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也会成为一个部门的中坚力量。实际上一个充分理解产品业务用途的黑盒测试人员,将是一个难得的测试部门领导。 **2. 关注技术手段** 很多职业之所以被认为是体力活,是因为体力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也带来人力紧张、重复劳动的问题,如果能以技术手段解决,就可能事半功倍。 比如在Google,运营总监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因为Google之所以能位于搜索引擎只首,除了技术和市场之外,其单位运营成本只有Bing的一半,也是一个亮点。要找到工作效率两倍的人显然不可能,但是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则是有可能的。 从业务的角度来理解,在网络游戏界,有一个通行的“技术支持”规则,就是发动群众,建立社区,让玩家们自己解答自己的问题。实际上很多软件产品都可以推行这种方法,不过多数软件企业都是从工业时代的市场-销售-支持思维过渡过来的,多数还没有缓过神来。 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一个能自助服务的知识库系统,能解决很大的问题。这类知识库系统多数都是首先让大家搜索答案,如果搜索不到就提问。而提问在提交之前,系统先按关键词分析出以往有哪些相关的问题和答案,然后弹出这些信息来“拦截”提问过程,如果拦截成功,就减少了一次提问回答的技术支持过程。 无论哪一种,都能让人们从繁重的人工服务中解脱出来,有点类似敏捷开发中的自动化和回归测试过程,一次投入给出的答案,将让未来复用和收益。
';

十七:入职(高手篇)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44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七篇。 这里所说的高手,大约比项目经理还要高一些,大致在产品经理或部门经理的层面上;但项目经理也可以参考。 之前新手入职的要点是找到自己要帮助的人,和要帮助自己的人(是同一个人);高手入职的特点,则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不过说起“证明”二字,还是很有说法的。 ### 大胆说出看法,但不固执己见 这个是全部口诀,下面是若干相关问题,逐一探讨。 **领导到底信任还是不信任我?** 作为高手(比如部门经理级别),在招聘之前往往被灌输一个概念:我们充分信任你的能力,请来我们这里大展宏图吧。这个其实是有水分的。 多数高手被招聘来的时候都是被寄以厚望的,但说归说,对于一个“非我族类”的新人,领导及各方都还是持有保留态度的,因此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是否应该发表意见?** 很多人入职之后都习惯先观察,防止树敌,防止张扬。 出发点很好,但在发表意见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要保持低调。因为除非在企业要待的时间很长,否则早期的“低调期”,其实很短,多半也就半年一年的时间,如果一直唯唯诺诺,很快时间就虚度了。无数次看似成熟圆滑的会谈,最后组成一个暗淡的职场人生。 所以若想在有限时间里边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每件事情上还是应该发表意见的,而且意见要鲜明(请参考“[火星人谚语系列之三:正确的答案一定简单]("火星人谚语系列之三:正确的答案一定简单")”);各种圆滑而无用的答案,对企业和自己都是伤害。 企业无所适从,自己时间长了也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总是认为这也行,那也行。 这甚至会成为一种思考习惯:第一想法是如何回答才能圆滑,而不是这件事情应该如何。短期看似很成功,长期而言则对企业和自己的能力都是一个巨大损害过程。 **是否应该坚持意见?** 不,不要坚持意见。这个才是要保持低调的地方。 如果有十件事情,都按自己说的做了,也都成功了,可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但如果都没有按照自己说的做,但都失败了,也一样能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唯一的前提是,自己一定要发表过正确意见。 所以说,要大胆发表意见,但不固执己见。 同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自己检验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不过,很多人都会很快忘记自己作出的错误判断,而对自己的正确判断念念不忘。这个在未来一个叫做“出窍”的火星人技能中会有所描述。 **之后?**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说正确的话的时候,领导无疑就会发现这一点,从而按照我们的正确意见去处理问题。 所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做正确的事,在自己不能控制的范围内说正确的话,一点点共振起来。 突然发现,在[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45237) 已经有一些与此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考。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十六:入职(新手篇)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41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第十六篇。 本文描述的是入职前半年的工作要点,新手和老手的差别很大,所以分开写。 最近外出培训四天,没来得及面试,回来的时候很看好的一个刚毕业一年的asp.net程序员被人录用了。作为刚工作不久的新手,到一家新公司的前半年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 ### “不要”篇 **不要过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 很多新手选择企业的原因都是“企业很有发展”,或“在业内很有名气”,因此去了以后对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并且还能说道一番,是一个大忌。 一个企业形成这些内容绝非一年两年的事情。我们曾经总结过企业文化,好的词汇是可以随便罗列一番的,但是要说哪个词汇是过去一年乃至几年中起到决定效果(尤其是有切实体会的),未来几年乃至十年中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则非常困难,需要字斟句酌。 所以,绝非是新手要过问的内容。 以后会有文章讲到企业文化的“信、解、受、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不要和新手们挤在一起** 刚入职的时候,很习惯一堆新来的人挤在一起,尤其是刚刚一起参加了新员工培训的几个,而忽略了与老员工的融合过程。 应该经常和自己的团队呆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就能融入团队,还能顺便了解企业。 ### “要”篇 **赶快找一个师傅** 最多一周以内,必须物色一个师傅或多个候选人。一般而言,是自己的直属组长。 不过认师傅有个诀窍,就是不要为了“跟师傅学习”而认师傅,因为师傅会不胜其烦。 那怎么认呢?要以帮助师傅工作为目的认师傅。因此要经常问师傅有什么工作要帮忙的,从测试到调试到新任务,都不要拒绝。 **常请师傅看看代码** 很多公司未必有代码审查、师徒制度等等,所以要想尽快了解业务或学习技术,一定要多与师傅沟通。 沟通过程要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前提是选对了师傅),师傅就会感到“孺子可教”,又能帮助自己完成一些任务,因而也就愿意提供指导。 ### “少说怎么做,多问为什么” 这个算是新手的终极口诀。 有两种新手最愁人了,第一种你说什么就做什么,半懂不懂也不多问,最后结果惨不忍睹;第二种则总认为有一种比你安排的更好的做法,不断给出新的建议,就是不按你安排的做。 **第一,一定要按师傅安排的做**,因为师傅在公司呆得久了,一定知道很多难以用语言一句两句说明白的事情,比如以往旧有技术的限制,导致了某些做法“不是最好的”; **第二,问一句“为什么”**,了解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原因、限制,以便把事情做得更好。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
';

十五:语言与技术II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39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五篇 本篇延续了技术与语言I的内容(之十二),搜集了之后大家的一些评论和我的反馈,整理在这里。 ### “新人学老技术有风险”的实质 其实不是说老技术没有学习的价值了,而是指新人依托老技术存活,风险很大。 我自己曾经是一个C++高手,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亲自”无私地“带领一个徒弟,要让他学到我的水平,没有5年做不到;而如果一个人要自学超过我,那可能是10年的事情了(本人编程10年,当年也跟了个师傅才有今天);何况这5年和10年里边,我也在成长,所以几乎是一个无望的竞争。尤其是如果业务市场萎缩,一般水平的人退出,而只剩下高手的老技术。 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不是来自于技术新旧,也不是来自于人的差异,而是来自于起跑线的不同。 这是为什么我建议新人尽量学习新技术的原因,毕竟起跑线是公平的。 ### 不想放弃老技术,怎么办? **1. 若从事老技术**(比如嵌入式,很多都是老技术) 若想获得突破,就应该另辟蹊径。 典型的,在技术中多融入应用的概念,也就是换应用领域,换用户体验。 比如360杀毒软件,其所用语言、业务领域,都与以往杀毒软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其突破在于更人性化,更易用,更明白用户要什么。因此360在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时候,就不会单独看技术本身,从而给有想法的新人留下了空间。 在嵌入式、移动互联里边也肯定存在同样的事情。 **第二种则是引入新思想**。 我们曾经有一次是软件服务器后台用C++,机顶盒则是使用C(相对较老)。后来机顶盒里边总是有问题,就让做后台C++的帮助看一下。 结果发现C由于不是面向对象的,里边有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帮忙的人就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把整个结构重新整理了一下,立刻就干净多了。因此如果你到了一个C环境,就可以尝试学习一下比C更新一点的C++,来超过一直在用C的老手们。 这个在下面还有一种相反情况的介绍。 **2. 若从事新技术,应该顺便学习老技术** 老技术既然能存在这么久,自然有其道理。若从事新技术,应该多去学习老技术之神。 比如C#是一种很灵活的语言,其特点在于可以让很多不太会编程序的人拿起控件就能使用,但缺点也就出来了:这些控件多数MVC不分离,极难重构,用一次造一次,灵活度有限。 所以像我们这些从C++转来的程序员,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MVC架构,除了SQL用LINQ取巧之外,其他地方都用“相对笨拙”的方法实现。但是结果却是:一旦实现,就很容易维护、重构、改造,可保未来5年即使业务千变万化,架构依然稳定。 曾经有一篇文章说MVC把Asp.net变复杂了,本来高中毕业生就能做的工作,弄成要有很深厚的根底才能做的工作了。不过对于老手而言,这种深技术思维反而更好,就不会因为转行到新的技术上,而与新手竞争;反而是利用更困难但更有效的架构能力,获取新的起跑线优势,拉开距离。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十四:经验积累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37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四篇。 任何时候都会发现IT业是个变化迅速的行业,几年前还很时髦的技术,现在已经过时了;几年前还很热门的行业,现在也过时了。这种变化之莫测,别说我们普通人,连IT巨头们都经常犯错。 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提前预测正确一条技术路线或业务路线,并顺利走下去成为其中高手的人少之又少;而即使偶然有几个高手,以前正确也不代表未来会正确下去。 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那么IT人员该怎样积累经验呢? ### 浅知识,深知识 就像有浅技术、深技术之分一样,知识也分为深浅两种。 所有语言的语法、用法整体上都属于浅知识,他们很容易学习,也很容易在百度、Google上搜到,很难积累把一种语言上的浅知识积累到另外一种语言上,还很容易被新人超越。 深知识则是指简洁性、易用性、易维护性、易读性这些更根本的知识,他们很难学习,网上找不到,而几乎所有语言的这些属性都相同。 架构方法如三层结构、MVC等则属于另外一个层面的深知识,也属于跨语言通用的。个人喜欢那些明确支持MVC的语言如Java和ASP.net,因为这样的可积累性更强。 曾经有人把程序员分为四层: 1. 编写可用软件的,对应大学毕业生的状态 2. 编写高质量软件的,对应工作3年左右的职业程序员的状态 3. 编写精美软件的,对应工作6~10年左右的资深程序员的状态 4. 编写思想深邃软件的,对应工作6~N年左右,业务与架构完美统一的?员的状态(没想好叫什么名字) 一般到达3和4层面后,就不会太害怕技术、语言的更新和变迁的冲击,而获得下面提到的“境界般若”。 ### 境界般若 百度百科载:境界般若指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坛经》载: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http://write.blog.csdn.net/view/387962.htm)说:“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慧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慧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慧能听,慧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 上述所说的,都是境界般若的状态。 深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升级为智慧,最终达到境界般若;就是一个高手来到新的环境中,即使对所用语言、技术乃至业务都不太了解,都能做出惊人之举。 2001年曾经来了两位合作伙伴的开发者到公司合作开发机顶盒,两人来了现问什么是CA(条件接收系统),原理是什么等等,我们对他们都不太看好。但结果是,他们在一个多月后就离开了,其留下的机顶盒在我们的测试实验室(实际运行的清华大学电视台)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而另外一家一直“驻留”我们公司的程序员,则一直被Bug困扰,到我离开公司的时候他都还在。 ### 如何升华所积累的知识 “般若”这种大智慧虽然很难得,个人感觉却也有修行的法门。 **1. 少看书,多思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遇到问题多思考,少去书上或百度上找。开始很累,最后就不累了。 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条路上,很多人都卡壳在知识上。学了很多培训,读了很多书,但是却不能活学活用。 书上网上都只有知识,只有通过思考,才会变成智慧。知识有其适应的场景,而智慧几乎是通用的。 **2. 多向外行学习** 一个行业固有的问题,常常是因为这个行业长期使用固定的方法思维造成的,在另外一个行业中早就不是问题了。 **3. 永远相信自己能找到答案** 万勿松懈,不要因为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就认为不能解决了;不要认为百度不到答案,就没有答案了。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35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三篇。 很多技术人员工作几年后,都要面临未来的出路问题。 所有出路中,无外乎技术、管理、业务三个层面。 ### 技术 技术本身也是一条出路,但是在之十二中曾经提到,有深技术和浅技术两者之分。 如果本来是从事浅技术的,建议走后面提到的业务中的产品经理路线。因为浅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以前积累的经验很容易就过时了(虽然不完全如此),而且后起之秀们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若想留在技术路线上,走“越老越值钱”的路线,则肯定要从事深技术,也就是大型系统的后台运营方面的技术。技术不容易过时,来自年轻人的竞争几乎没有。 这条路的最终结果是首席架构师,CTO这些举足轻重的角色。 ### 管理 这是一条被误解很多的道路,本人也尝试过,虽然现在不能说“不走了”,但绝对换了一种走法。 纯管理路线有两种,一种是质量管理部、PMO、EPG、质量总监这些职位;另外一种则是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事业部经理这些职位。 **1. 过程管理** 本人有大约两年不到的EPG生涯(EPG=工程过程组),负责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其实施。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不错,接触到了很多在做项目经理的时候接触不到而且很神往的东西。但后来才发现,由于没有办法深入到项目中,很难把事情推动地很深入。 这本身不是这个职位的问题,而是国内的大环境,即高层领导要么认为质量管理职位是个弄证书的职位,要么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制定规范的“侧面部门”,总之不会把这种管理当作公司的根本大计来管。 时间长了,上很难真正与公司的业务结合,下一点点脱离了技术,最终很容易变成架空的“管理者”。我认识的几个走这条路的朋友,很多年后仍呆在原来的位置上,偶然换换公司,职位也很难变化。 **2. 部门管理** 因此个人感觉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事业部经理的路比较好一些,在公司占据主干位置(日后会详述何为“主干”位置),前进的道路比较多。 不过走这条路,要防止变成监工,陷入海量会议中,时间被下属占用等失败情景。如何避免?简直可以写几本书了,突出的一点应该是德鲁克说过的一句话:管理者要关注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就是在每月、每季度、每年总结的时候,不要像新闻联播一样列出自己很忙的证据,参加了多少会议,制定了多少计划,跟踪了多少项目…… 如果是项目经理,要关注自己项目的营收、回款这些项目的本质内容;作为部门经理要关注自己部门的人员利用、技能提高、盈利能力;作为事业部总监应该关注自己产品线上产品的高低远近搭配、现金流、持续创新、市场位置等内容。 这些才是管理者对企业作出的贡献。 ### 业务 说到业务,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销售或市场工作,实际上业务是一种始终贯穿于所有职业道路中的内容,无论走技术还是管理路线,都首先要深入理解业务。 作为技术人员,若不懂业务很容易南辕北辙,徒有一身本领而开发不好软件。 我们之前的一个企业,就有一位“扫地僧”,水平远远高于我们那些年轻的“新手”们,但是却独自躲在屋子里边,研发和维护一种企业战略之外的东西,而且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了。现在转眼已经过去11年了,企业当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品,都是那些新手创造的。 作为管理人员,若不懂技术则很容易只能“管理”而不能“创造价值”。比如“研发总监”,绝对不能是一个只能管理人而不懂业务的,否则很容易陷入人事斗争不能自拔。 很多当年顶级跨国公司中国的老总跳槽后工作成果都很一般,就在于缺少对业务的深入理解(无论原来公司,还是新公司),因此浮在“管理”上,在新公司里边做不出业绩。结局就是离开了原来公司提供的平台,就逐渐陨落了。 懂业务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创业。小公司的第一个人也就是老板经常是做销售出身的,就是源于此。 当然做技术的也可能懂业务并创业,但纯技术高手创业的失败例子则很多,本人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就是这样,产品做好了居然卖不出去。 现在回顾以往的职业生涯,如果从优先级排序是:业务第一,技术第二,管理第三。如果从发展路线图看,则是:技术,业务,管理。 上次与另一位老师聊天,发现他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互联网软件横行的今天,怎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在未来占据稳固的职场位置。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十二:语言与技术I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32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二篇。 最近移动互联网很流行,很多人都在学习IOS、Android编程。这也引起一个入行、改行的潮流。 那么,作为新手、老手,应该怎样选择自己学习的语言和技术呢? 本人从早期编程以来,实际使用并开发过商业软件的的语言有几种:C,TurboC++,C++Builder,VisualC++6.0, ASP.NET/C#,中间有很多次选择,配合为别人做的选型指导,写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 新手,老手 无论一个技术多么地过时了,都有人在做,而且做的人都是老手。 举个例子:若C++语言从业人数按时间排序分别是开始10万,中间100万,后来10万,则开始的10万中新老比例5:5,中间100万新老比例90:10,后面剩下的10万,新老比例1:9,那个1还是不识相的。 所以新手刚学编程,不要去学习旧的技术。不是说旧技术没有前途,而是旧技术里边全是高手,竞争激烈。这种激烈是一种“淘汰式”的而不是公平竞争的,进去的新人最可能被淘汰。 但作为老人,则有可能安心于旧技术。因为毕竟自己水平高,而且老旧技术随着人员的退出,基本薪金还会上升。老人也不太怕技术彻底过时,因为老人的出路不是学习更新的技术,而是学习业务、管理,寻找非技术出路。 ### 新技术,老技术 如果刚开始学习编程,最好学习新技术。原因包括这样几个: 1.技术和业务是同步的,新技术代表着新业务和新机会。 比如早期的Fortan是为了科学计算;中间的C是为了嵌入式;C++是为了Client结构的管理系统;Java/C#则为了基于Web的互联网软件;最新的一些语言和技术则是为了移动互联网。 2.竞争少 由于新业务总是膨胀状态的,而高手们又留在了老技术上,人才供求关系倒挂,刚开始比较好混。 即使那些水平一般的新技术程序员,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3.每个技术都有其生命周期 如果学习了旧的技术,没多久就得换了,得不偿失。 ### 浅技术,深技术 某些技术整体学习的难度不大,而更新的速度却很快,称之为浅技术。比如Flash,UI设计,IOS/Android上小型软件,以及各种云的Client端的开发等。 另外一些技术则学习难度很大,更新较慢,称之为深技术。比如数据库,架构,各种云的Server端软件。 浅技术者应该多创新,多学习,多进化,多了解客户,多了解业务,要理解自己所学是要在众多开发者中独树一帜,让直接客户更加喜欢自己。 深技术者应该多积累,多深挖,多做大系统,多做性能优化,多了解架构,做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比如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有些原本做架构的程序员发现随便一个Android开发者职位工资都比现在自己高,就可能贸然转行。但实际上由于转入了浅技术,高工资是暂时的;未来若干年后新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会非常激烈,到时候就可能会发现还不如留在深技术上积累。 这件事情曾经发生过。在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中,很多程序员转行做网站(使用FrontPage或DreamWaver等),但后来因为这个行当太好学了,大量兼职人员、高中毕业生也转过来了,造成很大冲击。在互联网泡沫后,网站建设变成一个蓝领工作。 这里不是鄙视浅技术的开发者,或鼓励浅技术的开发者向深技术转行,而是说根据自己正在从事的技术的深浅,要采取不同的学习和进化策略。 比如如果还在做网站UI,就要不断探索新网站的UI方式,不要停留在FrontPage上(应该不会了,呵呵);而如果做后端,哪怕当年最“落后”的C++也仍然值得继续深入,不要三天两头地换。 本文的续篇位于: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十一:找女友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30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一篇。 “找男友”就不写了,没经验。 半年前,正好同部门的一个小女生找到男朋友,好像也是IT人士。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聊到这个话题,当然,是从女方的角度。 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判断这个男朋友是否值得托付终身。当时沉思良久,说出了这些现实而又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话: “主要问题不是他爱不爱你,而是他是否值得爱。男人还是要找有能力的,这不是说要抛开喜欢的人去攀龙附凤,而是要等到他证明自己的能力时再做决定;同样,也要鼓励他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整体上是一个理性思维的结果,可能不太适合最浪漫的爱情,但是很适合多数理性思考的IT人士。不过说实话,自己看看,都感觉很不浪漫,哈哈。 整句话是各种理论拼凑起来的,下面听我缓缓道来。 ### 诸种“爱”的差异 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也适合发展为博爱。其特点是“无条件的爱”,母亲会尤其爱护最弱小的子女。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其特点是“爱强憎弱”,父亲会优待最强大的子女,皇帝尤其如此。 情爱,是一种复合体,其起初像父爱是存在交易成分的,即所谓郎才配女貌;而后期则更多出现共事成分,即共同组建家庭,若有共同理想则最完美。 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本文以下的主张会更容易一些。 ### 从生物学理解雌性是怎样选择配偶的 “啊?”“嗯。”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何动物界都是雄性要费劲争斗,以博得雌性的好感? 雄孔雀要长大尾巴,公牛要顶角,雄狮要冒着生命危险厮杀,男人要拼命工作…… 平时喜欢看Discovery,我不止一次看到母狮在自己的丈夫被挑战时袖手旁观,新狮王获胜后杀死了所有老狮王的后代,而母狮们一周之后就忘记一切恩怨,与他如胶似漆;因为新狮王代表新的更强的基因…… 这是因为生理的差异,造成雌性无论能吸引多少雄性,都只能选择一个,与其共同为后代留下基因,因此她会谨慎选择其中的最强者,但一旦选择多半从一而终(同理也能推导出雄性的策略,你知道的)。 人类多进化了几百万年,有自己的社会行为方式,但是上述基因却仍然部分地存在。正视这一点不会让我们自愧与动物同伍,而是会让我们更理解男人的责任。 ### 我是怎样被选择的? 中学、大学的社会性很弱,外语口语,演讲比赛,打打篮球,都可能吸引异性。整体上说,这时候的吸引力,是一种虚假的吸引力。 毕业以后呢?工作中的男人是最性感的! 工作能力 = 找女友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千万别把时间花费在“找”上面,而是花费在“工作”上面。当年我们有三个单身汉,最后在35岁的时候两个工作最上进的平时没时间出门的找到了意中人(当然他们自信地认为自己是“被找到”的),而另外一位工作不断退步但天天相亲的还在单身…… 在丈母娘推高房价,房价推迟婚期的时代,找女友可以缓缓,工作要抓紧。 赵云说:“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 当时他无车无房,居无定所,唯有功名可以随身携带,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1921年的一大最后一天要转移到嘉兴,与会的一位陈公博居然因为要陪老婆逛上海而没去。毛摇头说:“革命志短,儿女情长”…… ### 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不是一个静态的、单一的属性。** 收入、职位这些看似很拜金的内容常常被当作首选,是因为它们很客观很好度量,所以也要理解女性的选择。 学识,学习能力,上进心,则影响到未来的潜力。 而幽默、机智这些,都预示着人的智商较高。 即使这一切都没有,勤劳而认真地工作也会被认为“可靠”的男人,给自己加分。 而自信、善良、品行、可靠这些额外属性,都从侧面证明了上述信息真实无误,不是做给对方看的,也列入最受欢迎特性之列,甚至会超过被它们证明的内容。 ### 共事 这个本来是冬吴相对论里边提到的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但婚姻也是如此。 简单的共事,包括共同的家庭,抚养子女,共同的生活圈子,赡养父母等。它们是“交易完成”后延续爱情的基础。不过,还有更大的事业可共。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革命爱情故事是一段佳话,而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的慈善婚姻也将流芳百世。这些共事所形成的关系牢不可破,不受双方地位升降、收入起伏、容颜变化乃至生死的影响。 常人可能难以在影响力上做到形似,但一生如能遇到一位知己,能为或大或小的共同理想奋斗,已经不虚此行。 **参考资料:**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一生是怎样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646108.html) [比尔盖茨与梅琳达](http://baike.baidu.com/view/1695618.html)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十:创业观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28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十篇。 最近头条是关于创业的,自己曾经想过很多,业来说两句。 本文不涉及如何创业,该在什么行业创业的内容,只是从年龄的角度,看年轻人是否应该创业。 没有太多脉络,从问题收入。 ### 1. 何时创业? 最近就是创业的好时候。因为事业有成者所有钱都用来炒房子了,而年轻人则都变成了房奴,所以用来投资创业的资本锐减,竞争很不激烈。 上次MPD讲师聚餐,发现现场1/4的人都以某种形式在创业中,感觉自己的想法已经被人认同了,不过也就担心起来,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就是大家都去炒股,股票就没抄头了;大家都去炒房,房子就没炒头了;大家都去买黄金,黄金就没买头了;等大家都去创业,创业就很容易失败了。 前段时间股票跌了,黄金白银今天也跌了,等房价也跌掉的时候,高达万亿的资金会涌入IT创业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工资暴涨,竞争惨烈,想创业就很难了。 ### 2. 没有经验,能不能创业? 过去10年里边,多数互联网行业新贵,无论中外,多数都是年轻人首次创业。 究其原因,古话说:“可议事者不可谋事”,又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所谓“经验”,经常反而使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定,又会妨碍创新,未必对创业有用。 不过,谋事之前之中,倒可以找可议事者议议;造反之前之中,也可以找秀才问问。 从历史看,最聪明的人都做了谋士,真正当皇帝的,都是些有人格有勇气的人。 ### 3. 没有钱,能不能创业? 个人感觉,与以往所有时代相比,互联网时代是最不需要钱就能创业的时代了。 没有钱到底能不能创业,我也不知道。只能说如果现在都不能,那么以前更不能。 互联网时代要多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性,把销售和市场活动的成本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利用所谓长尾效应、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二为一、无重经济等概念。 还有一个概念叫轻资产,就是别买一堆固定资产摆在那里,而是轻装上阵,能凑合就凑合。编软件,要的就是人,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最好的组合,无疑是一堆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连工资都不用发了。 国外的很多公司多数都是穷学生开的;中国的很多公司多数是略有点钱的人开的,是因为中国的穷学生不开公司而是找工作找对象找房子,才让略有点钱的人有了机会。 ### 4. 开公司失败,损失是不是很大?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不开公司的,开公司的。觉得复杂以下10多行可以跳过。 不开公司的人分为两种,年轻的,年长的。 年轻的几乎只有一种,年轻的软件高手; 基本不存在年轻的管理高手,throw new Exception("忽略")。 年长的几乎只有一种,年长的管理高手; 基本不存在年长的软件高手,throw new Exception("忽略")。 开公司的人分两种,年轻时候开的,年长时候开的。 年轻时开公司的人分两种,成功了的,失败了的。 成功了的,成了年轻的企业家; 失败了的,成了年轻的软件高手。(这个在不开公司的情况下出现过,所以只有5种) 年长时开公司的人也分两种,成功了的,失败了的。 成功了的,成了年长的企业家, 失败了的,成了年长的软件高手。 额……一看就是书呆子写的if - else if - else,还是没用泛型优化的。直接说结论吧:以上5种可能性让我随意选择的话,结果是 1年轻的企业家 》 2年长的企业家 》 3年轻的软件高手 》 4年长的管理高手 》 5年长的软件高手 犹豫了一下,把年轻的软件高手排到年长的管理高手之前,因为他可以选择成为年轻的企业家、年长的管理高手、年长的软件高手三个方向,而后者只能选择年长的企业家和停留在年长的管理高手上。 所以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真有道理,年轻的创业者再不济,创业三年失败后也不过变成一个软件高手,损失的那点工资微乎其微;而年长的创业者一旦三年创业失败,则不但损失了更多的机会收入,还损失了三年的管理经验。 可能有人会问年长的创业者失败了不一样可以成为管理高手吗?说实话,创业团队对“管理”的要求很低,更多的是市场感、团队感、技术这些更有要求。 事实情况和上述分析,都指出年轻时,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 5. 年轻创业注意什么? 本人不是创业高人,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东西,也思考过哪些更有普遍性,仅供参考。 1.不要砸钱,轻装上阵 2.发挥年轻的创意和热情,别做多数人都干过的事情 3.如果有钱,花在人身上;如果没钱,和朋友合伙,大家都不发工资,白干活 很多人问“不发工资”吃什么?就吃他现在结婚买房子的钱就行。 4.摆小摊,早盈利;如果不能早盈利,就早展示出投资价值。 别问我怎么做到这4点哈,真的不知道来问的人,知道了答案也创不了业;真的知道答案的人,知道了也不说!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26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九篇。 前不久几个朋友去海南玩,因为一位年轻的同事正好在附近出差,就一起去了。这样的一次旅游,几乎会花掉她大半个月的工资,所以引发了对金钱观的思考,简单而言,就是:钱该怎么花?整体比较乱,用几个问题串起来。每个人的环境和经历不同,因此只可说是自己回顾及环顾之后的一些想法,取其思想而弃其技法。 **1. 要攒钱吗?** 基本原则:开始不,以后要。 本人第一个工作很烂,单位极烂,工资更烂,通胀又厉害,以至于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还差点。所以就算攒下,也淹没在利息里边了。 日后通胀应该是主流,IT业人员的整体上手速度很快,技能发展带来的收入涨幅也很高,所以开始两年不要攒钱。攒了也看不到。 **2. 要寄回家去吗?** 基本原则:开始不,很久以后是。 其实人在22~40岁的时候,父母大约在50~65左右,正是收入的顶峰时期,身体一般也还可以,不大用钱。 能做到结婚,买房子(或不买),生孩子不用父母的钱,就已经很好了。 父母都有攒钱的习惯,寄回去的钱都变成死钱了,等20年后会寄回来一堆毛票。所以最好这段年龄段,各花各的,父母自己没事也别攒钱。 父母真正用钱的时候,大约是在65~80岁,也就是我们40~50左右的时候,有早有晚,要大只有个规划。很多人刚在那个时候还完房贷,很不妥当。 **3. 消费掉?** 基本原则:不。 由俭入繁易,由繁入俭难。我以前有个同事的手机居然要5000元,而这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在收入50000的时候,多半就不知道要买什么了,收入多少都能花光。 一旦陷入炫耀性消费,几乎就永无止境,而且关注“谁消费多”会胜过“谁收入多”这个实质问题,最终陷入经济困境。 **4. 不能攒,不能寄,不能花,那?** 回顾及环顾四周,发现有几件事情很值得投资。 个人比较成熟的想法是继续教育,比如学学外语,学学语言,考考认证等。 继续教育本质上讲不等于花钱上课,而是要保持学习的持续性,不要让钱难住。在当年CCIE什么的很火的时候,很多人学习和考证,获得了很好的收入。 本人本来舍不得给自己投资,后来因为公司给报销,07年才去学了个外语口语,结果是9个月后就在国际会议上做翻译了,当时悔得肠子都青了,因为在当时的8年前有个很好的同事邀我一起考GRE出国,我觉得又贵有没有把握就没去……现在他在美国都买大房了,后院要挖游泳池…… 而之所以能去这么家大方的企业,又是因为在1个月前自己掏3500块钱买门票参加一个年会,在上面认识了他们的人,第二个月就面试通过,当月就被扔过去学外语去了,报销的外语学费比那个门票钱还多。 当然这件事情有机缘巧合的部分,不是说谁坐在菩提树下,都能等着成佛。只是说:在继续教育这件事情上要对自己大方一点,凡事多从效果上考虑,少从开销上考虑。很多人有钱买这个Pad那个Phone,就是没钱去学外语或买专业书看,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继续教育的思想是:钱放在某些地方会贬值,另外一些地方有风险,还有些地方浪费,只有放在自己身上变成本事,会在日后赚回更多。 **5. 车?** 在北京正常情况,每个月会在车上花费1500元左右,外加因为车而产生的额外消费(更多的聚会,更多的购物,停车费等)1000元或更多,要有思想准备。 本人很看重车的生产工具属性,如果自己脚上长了轮子只是用来花更多的钱的,会很不值得。横竖也得开车去学习,和同行聚会,认识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会等等。 **6. 房?** 不评论是否应该或何时买房,呵呵。 只是在想:如果有100个家境还算富有的年轻人,每人家里给20万买房子,但他们偏偏不买,而是合伙开了一家纯软件公司,账上有2000万现金——这一点还是很猛的,懂行的都知道没有几家公司能做到——反正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一人一年就发5万,大家就能自己供养自己公司4年。当然公司会有额外的开销,工资也会涨,不可能坚持到4年,但也不需要坚持4年,公司就应该盈利了。 怎么没见过这样的公司呢?可能是中国人的房产观和消费观,造成了过去10年中除了360,再也没有兴起任何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 这和乔布斯在车库里不上大学不买房也要把公司开起来的观念差别很大。 **7. 创业?** 支持。 前面的房产观和消费观造成了很多资金的积压,也导致了当下其实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因为所有热钱都不在软件行业,而同龄人的钱都买房子了。 观察10年前崛起的一批软件企业家,马化腾,丁磊,李彦宏,陈天桥……几乎都是同龄人,最大的比最小的就大5岁(好像68到73)。老一辈的任正非,柳传志,求伯君在干什么?只能说IT业每10年就要换人,老了就是老了,中外都是如此。 所以简直再也难以遇到老一辈都老了,同龄人都在供房的时代了。 5年后就应该有这一代IT人的公司成名,10年后将改变IT格局,拭目以待。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23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八篇。 软件公司五花八门,还分为很多行业,给选择公司带来更多困难。不过尽管行业很多,但却有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来理解其收入和晋升空间的差异,可以依据自己的个人情况作出正确选择。以下的分类有交叉,请注意选择。 **项目型公司** 项目型公司以合同为开发获得的主要起点,尽管经常拥有自己的产品,但往往是半成品,需要与客户签订合同后定制。欧美/对日外包行业是典型,一些电信/银行/政府/税务的集成商(SI)也是项目型公司。 项目型公司的主要收入计算方法,是工作人天×单价。尽管有些项目可以报的比较虚,但是由于最终都落实到人天上,所以有以下特点:企业总收入与总人数相关,不会一夜暴富,管理者的收入与下属人数相关,注重与客户的交流。 “**管理者的收入与下属人数相关**”是在这种公司发展所必需理解的规律。由于管理者工资由其下属的盈利能力决定,而下属的盈利能力又有限,因此导致了这种规律的出现。因此,在这类公司发展的首要技能是对大团队和多项目的管理,技术高度等素质都很次要。 还有一个规律是外向型的人才最有发展前途,原因时当管理的团队足够大时,一定会涉及到与客户打交道。由于签署合同、收集需求、验收合同都要与客户交流,对人的情商、抗压能力、说服力等软技能要求很高。这个是从事技术的人员必须知道的。 这类公司整体收入稳定,但不会一夜暴富,如果感觉自己的特长在于管理,则适合这类公司。 **产品型公司** 产品型公司以实现投资进行研发,然后销售某类产品为主要业务,不需要合同或以格式合作作为交易方式。比如网络游戏、杀毒软件、网站等等,均可视为这类公司。 产品型公司的主要收入计算方式,是产品销售数量×单价。有以下特点:前期投入期收益很低,有可能一夜暴富,需要很强的创新能力。 “很强的创新能力”是在这种公司发展所必需理解的规律,换言之不要彻底沉迷于纯技术,而要理解技术对业务的支撑,甚至应该多了解业务的发展形势,竞争对手动态等。 “产品经理地位和收入高于项目经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多数产品都很容易研发,而关键问题是到底研发什么,因此理解产品动向的人会得到提升。 这类公司收入不太稳定,但若成功,很可能一夜暴富,所以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准备。 **传统行业公司** 包括电信/银行/政府/ERP/一卡通……等,凡是已经存在了很久的行业的企业。 行业业务更新较慢,创新性也要求一般,公司成长性一般。但因为公司有成熟的客户群,所以很适合性格沉稳,追求稳定工作的人。 **新兴行业公司** 包括互联网/网络游戏/无线通信……等,与传统行业相对应。适合思维活跃,追求创新的人。 上次一位新兴行业的高管发了一篇关于新人创新的文章,里边提到“新人们应该多看看和思考以往老人做过和否定过的创新,以防止重新发明轮子”,这个算是个参考信息。 完全达到称心如意地选中行业和企业是非常困难的,不过看过上面的总结,做到以下几点还是可以的: 1. 若选择了行业而且自己也喜欢,则应注意注意不同行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适时地提高自己的相关技能。 2. 若选择了行业,则应该对所选行业的工资/奖金/晋级体制有个事先了解,不要因为这个造成短期离职。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七:学外语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21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七篇。 这是一篇旧文,因为很符合系列思想,所以重新粘贴一下保持系列完整性。 本人是非常相信《功夫熊猫1》中的思想的:只要有勇气并掌握了学习方法,什么困难都能解决,而学外语尤其需要这两样东西,甚至只需要这两样东西。 在很多时候可能程序员最困惑的是:我不过是要编编程序而已,犯得上学好外语吗?答案是犯得上,总有一天有可能会和老外打交道的,外国客户,外国老板,外国专家……或者学习一种还没被翻译过来的技术,为一个百度不到的错误Google……当然第二个问题是:就不能不打交道吗?怎么说呢,我们原来咨询公司的司机,开车空闲时间学外语,以前去接国外咨询师要搭一个翻译或者中国咨询师半天时间的,现在不用了,他自己就开车去了……后来就被升为“公司主管”,估计工资也不低。 就像在买车之前总是想“干嘛买车呢,就不能打车吗”一样,学会外语后会发现原来很多看不到的东西和想不到的机会,乃至无法离开它。需不需要买车,要问买了车的人,需不需要学英语,也要问学了英语的人,呵呵。 以下是个人学习经验,不适合“学习外语,最好是去国外待两年”的人,比较适合我这样几乎没出过国的中国土著。效果很好,不是瞎写的。 **立志篇** 1. 千万别拿太难的材料上手,书虫系列图书,《流行美语MP3》(绝对傻瓜)都很好。 2. 千万别立志每天学英语A小时,B年后学会C个单词,D个月看完E本书……肯定坚持不到Z。 一定不要立大志,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反正我立志很多次,都泡汤了;现在的外语反而是在无意中积累的。 **时间篇** 1. 第一个要被利用起来的时间不是周末/每天晚上,而是那些垃圾时间,厕所里,路上(开车和地铁/公交都一样),除了看英语你也干不了别的的时候,才会看英语。我的走遍美国就是在购买之后断断续续看了2年之看了不到10集,但后来到国贸上班路上地铁来回2.5小时,一个月就看完了。 2. 第二个要利用的时间是日常娱乐时间(比如看电视/玩游戏),一定要寓教于乐,就是看/玩外文版的。 外文片推荐BBC系列/外国动画片(比如功夫熊猫)之类,语法简单,没那么多厘语典故;外文游戏推荐战棋类和RPG(文明/龙腾世纪词汇量都很大)。 3. 第三个要利用的时间是工作。没错,工作时间!当然不是说和老板较劲在桌子底下放本外语书,而是说能用英文写注释不用中文,能找到英文资料不看中文,能Google不百度,能装英文版软件不装中文版软件。 等这三个时间被用起来后,保证你再也没胃口专门找时间学外语了。我就如此。 **心法篇** 所谓心法,就是一个人做某事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如果偏让你给人当翻译(我当年就是这样啊),站在台上心里想的是什么?当然不是他在说什么(语言本身),而是他想说什么(他的目的,观点,领域,知识……),基于这一点来看下面几点。 1. 要多学业务,充分理解正在做的事情本身。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别人用中文说出来咱也很难懂。 2. 少想语法,如果是听,要尝试把他的想法从英文里边听出来(而不是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然后从中文里边听出来,人的脑子没这么快的,但本能却偏偏让人这样做);如果是说中文(比如翻译时),不要想把他的话用中文说出来,而是把他的想法用中文说出来;如果是说英文,不要把想法变成中文,再翻译成英文,而是要直接用英文组织想法。 3. 说的时候一定要重含义轻语法,小孩学说话(包括中文)很快就是因为他想表达某个意思,而不是像说出一段符合语法的/言辞美妙的话。所以先把时态/语态后考虑,先把语序弄对了把要说的单词蹦出去就可以了,以后熟练了就有时间想了。 很多人英语很好却不能做翻译,就是这三条做的不对。 **学习篇** 1. 要“学英语”而不是“说英语”,听老外说话很“洋”,就要学那种洋劲儿,当作模仿秀学,连肢体语言和口气都学,不要自己加工。多数人学狗叫、鸡叫,都比学老外说话学得像,就是因为我们听懂老外说的内容了,所以就用自己的语气/口音给人家加工了。Specific“特定的”我老听成pacific“平静的”(S怎么也听不出来),后来怒了我也这么念,人家老外听得可懂了。 2. 要无条件地接受外语,而不是总是尝试分析这句话语法是什么,重音在那里,什么时候用好……凡是小孩学说话的时候没用的技术手段,都不要用。 **发音篇** 这个比较麻烦,因为多数人都没机会说,不过下面几个还是很有帮助的。 1. 多听。人会不自觉得学习周围的人,比如我的普通话有南方口音(因为在南方大学学的),英语曾有“很绅士的”法国口音(一个澳大利亚老外指出的,因为以前有个老板是法国人,他在上海我在北京真正一起工作不足1个月就学来了),大家多数都没学过东北话但是都能随口学两句赵本山。所以,随手放个外国广播台,不用仔细听权当背景音乐,都能一点点矫正口音。 2. 学而不是说,就是学习篇的1。刚开始还磨不开呢,因为上学一直是一口地道的Chenglish。 3. 中文有口音,英文必有口音。所以矫正口音先从中文做起。 **极限篇** 我的英语到底能学多好?答案就是:和你的汉语一样好(或者一样差)。这个是老罗英语的罗老师的话,深表赞同。所以: 1. 如果说汉语就吞吞吐吐,首先要尝试先把汉语改善了。 2. 如果本来说汉语就不快,就别羡慕说外语很快的人了,要按自己的速度说外语。 3. 如果本来汉语就很口齿伶俐,那你不学外语白瞎了这块料了。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职(高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

六:员工的公司观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23:19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六篇。 90%的人一生都不会创业,而是给别人打工。而打工的人的自然本能是:“这也不是我的公司,犯不上投入太多。”结果推论就是:90%的人将以不投入的方式度过一生,实在可怕。当然实际上在公司里边会发现各种人:有的人好像干活比老板还着急,甚至天天和老板吵架,直到气得离职;有的人把公司当作挣钱的地方,挖空心思看看还能怎么多赚点钱;有的人与世无争,既不替公司想也不替自己想,过一天是一天……那么,这个不是自己的又身在其中的公司,打工者应该如何看待呢? 以下观点是从本人经历过的公司提炼出来的,理论部分来自各处(已标出),某些时候可能不适用。 **首先做好本职工作** 一次调查(应该就是CSDN转载的)大致数据是大学生毕业后有30%在半年内从第一家企业离职,而离职原因第一位且占到50%的居然是:缺少发展空间。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有什么公司是放不下他的呢?不是,是他放不下公司。 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关注自己的技术和本职工作,而很喜欢钻研高深问题。总感觉老板天天看着盈利表,对技术和管理漠不关心,很想找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其实所有老板都不排斥和员工交流想法,唯一的问题是:所有员工的想法各不相同,又很难判断谁的正确,不知道听谁的好。而员工的角度看到的则是:老板不采纳我的看法,我走。 那到底怎么办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证明自己是对的。毛泽东是一个典型,在长征的时候他不是顶层领导,但是他也没天天琢磨着去夺权,而是在几次需要自己指挥的时候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事情就会自然地发生。这个事情不是远在天边的事情,我个人也深有体会不过不在这里说了,估计大家也见过。事实就是当我们总是做正确的事的时候,大家包括领导就会听我们的;但如果我们总是“说正确的话”但什么也不做,只会被认为是一个喜欢指手画脚的人。 所谓本职工作就是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那些除了说还可以做的事情。多数人在抱怨周围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时候,其实可以控制的事情同时也多得做不完,却被视而不见。 **凡事多看积极的一面** 这个在冬吴相对论的一集里边有很深刻的一段描述,就是凡事要多看积极的一面。并非是说当我们两眼不见时消极的一面会自动消失,而是说当我们多看积极面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积极的事可做,做完之后就能消除消极面。 很久以前Ken Shweber在到一家公司的时候发现大家正停工,因为客户需求不明,测试服务器也没到位。他问有没有一些需求是明确的而且不需要那台测试服务器,大家回答有,但是只够1个月开发的。他说好,那就先干一个月,然后给客户看看再说……项目于是就开工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种方法就是Scrum。 做好本职工作的本质,就是找寻那些积极面上还可以推动的工作。 **“共振”** 有很多说法和这个词有关:“要想引导谁,就要服务谁(圣经语)”“仆人伦理(吴伯凡语)”等等,在公司的语境中原理就是:当我们帮助了同事或领导时,他们就会帮助我们,而我们就会获得更大能量帮助更多更高的人,从而获得更多帮助……而我们帮助他们的方式,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我们真诚地帮助了某人,而他却不回报,怎么办?”正如面包师做出可口的面包不是为了让我们吃得香而是为了自己能赚钱,他们即使不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回报,也会因为想获得下次帮助而回报。所以共振会持续下去的。 Scrum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与客户共振的过程,同样也可以用于公司内部。每次关注别人的价值,一点点地帮助别人,从而获得别人的支持,而不是追求一次无法预测结果的大革命。 **火星高度看待问题** “我是公司里的谁?”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有人说自己是公司的开发人员,有人说自己是项目经理,有人说自己是公司研发部门的经理……坐在自己的椅子高度上看问题,就会出问题。 比如"为什么咱们公司的研发管理这么完善,但是研发总监一直得不到提拔?"兴许研发管理的确很到位,但是研发总监经常“替开发人员说话,把和市场/销售的关系闹得很僵”,而公司的大领导考虑到不想让一个人去管理两个和自己关系很僵的人,又不想换掉资历深厚的市场和销售两位总监。所以研发总监若想得到提拔,应该做的事情是,站在三个部门以上的高度看问题,把研发部门变成一个能帮助市场和销售完成成绩的部门,才可能被提升为三个部门的总领导。当然这不意味着非得牺牲研发部门的利益,从来没见过市场/销售部门的业绩提升的时候,研发部门的业绩反而下滑的,因为钱就是从那里来的。 这个例子举得有点大了,但向下看,会出现开发vs测试,小组1vs小组2,开发组vsEPG,产品部门vs研发中心……解决思路是一样的。想做谁的领导,就要有替谁考虑的用心,和能包容他们的胸怀。而且这件事必须真诚地去做,好像是冬吴相对论里边提到的:“一个三岁小孩都能知道谁真的对自己好,谁是假的”,所以不能寄希望于假惺惺的帮助。 如果站的高度有限,被提拔的高度就有限。就很容易发现在一个明明巨大无比的公司,居然没有自己的出路,不得不选择离开。 **可不可以谋私利?** 这个咱们开发人员可能很少遇到,不过属于“员工的公司观”的一部分,所以也写一点。 当我们脑海中出现一位自己公司接近最高管理者职位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他事事为自己着想,终于到达这个位置”吗?不会,肯定会觉得此人为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才导致于此。多数时候,一个人从公司能获得的收入(包括公利和私利),都是与对公司做出的贡献成正比的,私利能让收入乘二,但不能让收入乘十。而即使这个公司不知回报,导致此人离职,他能在下家公司获得的薪水,也是与对上家公司的贡献成正比的。 因此“贡献”这个词听起来很伟大,其实和我们的收入息息相关。 **可不可以与世无争?** 可能算是一种人生的活法,不过考虑到我们一生的1/3的时间和90%的成就是在公司完成的,很不推荐这种活法。 **什么时候我该离开?** “我们公司的前景不好,又缺少战略,所以我想离开。”这句话从高管口中说出来情有所原,但却经常从基层程序员口中说出,就很奇怪了。 什么时候离开这家公司呢?取决于来公司的目的。对程序员/项目经理或市场/销售部门但同级别的打工者而言,吸引自己的无外乎几样东西: 1. 在这家公司能学到很多东西 2.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舞台,能让我做成一些事情 3. 在这家公司我能认为很多外面的人,为未来铺垫 4. 这个项目/产品知名度很高,我愿意参与其中 5. 这个公司现在给我机会能做出成绩,日后在职场会更有竞争力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离开前就应该想想是否这些东西还在,而不要为“公司的前景和战略”这种和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费心。 这是个真实的经历,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后,有几个本来很想辞职的人重新留了下来,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成绩相当好。他们甚至在我走后还留在那里,因为既然每个人来公司的目的不同,走的原因也不会相同。 这个话题有点邪门,因为困扰了自己很久,所以不得不思考透彻。每个人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可能想法差别都很大,争议也很大,不求统一认识,只能说是我自己在5~15年前很想看到的内容。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大学生活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四:怎样写简历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五:怎样面试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六:员工的公司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七:学外语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八:行业与公司类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九:消费观(攒钱,继续教育,买房)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创业观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一:找女友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二:语言与技术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三:技术?管理?业务?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四:经验积累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五:语言与技术II IT职场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职(新手篇)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ba582.gif)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6-04-26_571eb637e962b.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