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需要什么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03:23:53
## 选型需要什么
**言归正传,我认为有三点不可或缺:分析、实验和胆量。**
### 分析
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际操作中,前者主要针对的是模型维度的估计,用来考虑一个组件是否有可能达到它宣称的目的,后者主要用来验证,用来确认它是否在真的做到了。
比如在语言选型时,你要考虑它的范型、内存模型和并发设计;数据库选型时你要考虑存储模型、支撑量级、成本开销;开源项目要考虑它的社区发展、文档完善程度;如果是库或者中间件,还要考虑他的易用性、灵活性以及可替代性,等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个人并不觉得阅读全部源码或者文档这种事情是必须的,这不局限在OS、VM层面。不仅因为这样的事情会耗费过多精力,而且受制于代码以及文档质量,就算真正阅读完毕也未必意味着完全领会。
这些都是定性的,而定性的东西就有可能存在理解偏差。一个库可以完成工作,并不代表它在高并发压力下依然表现正常;一个语言做到了自动管理内存,并不代表他能做得很好没有副作用;一件事情设计者觉得达到了目标并不代表能够满足使用者期望。因此我们还需要量化分析,也就是一直口口相传的,用数据说话。
量化分析需要你构建或使用现成的工具和数据集,对服务进行特定场景下的分析。通过提高压力、增加容量或者针对性的测试,来验证之前的定性分析是否达到预期,并分析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异和表现。
### 实验
量化分析可以为真正的实验做一些准备和帮助,但是实验要走的明显更远。到了这一步,意味着要在真正的业务场景下进行验证,这跟量化分析中通用性场景有所不同。
在真正的业务中采用需要很多细致和琐碎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构建自己的测试工具集,这需要非常扎实的业务理解能力和勤奋的工作。而所有这些,你需要在开发环境做一次,在沙箱环境做一次,然后在仿真环境再做一次。
这几步经常被简化,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做一个高可用的系统,你就不应该少走任何一步。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
### 胆量
实验做完,剩下的就是上线,但这一步有很多人跨不过去。因为就算做了再多准备,你依然不敢说百分百保证没问题。现实情况是,80%的线上问题都是升级或者上线引起的。
你需要胆量。
这不是说要硬着头皮做,人家都是艺高才胆大。所以为了让胆子大一点,你首先需要考虑降级和开关。从最悲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整个方案,如果升级出现问题怎么办,如何才能让出现的问题影响最小化。
而只要弄完了这些,也就只要再记住一句话就行:
“你行你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