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Promise.resolve和Thenable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21:11:04
在 [第二章的Promise.resolve](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ch2-promise-resolve) 中我们已经说过, `Promise.resolve` 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可以将thenable的对象转换为promise对象。
在本小节里,我们将学习一下利用将thenable对象转换为promise对象这个功能都能具体做些什么事情。
## 4.2.1\. 将Web Notifications转换为thenable对象
这里我们以桌面通知 API [Web Notifications](https://developer.mozilla.org/ja/docs/Web/API/notification) 为例进行说明。
关于Web Notifications API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考下面的网址。
* [使用 Web Notifications - WebAPI | MDN](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TW/docs/WebAPI/Using_Web_Notifications)
* [Can I use Web Notifications](http://caniuse.com/notifications)
简单来说,Web Notifications API就是能像以下代码那样通过 `new Notification` 来显示通知消息。
~~~
new Notification("Hi!");
~~~
当然,为了显示通知消息,我们需要在运行 `new Notification` 之前,先获得用户的许可。
![确认是否允许Notification的对话框](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5-07-20_55ac7a3248291.png)
Figure 11\. 确认是否允许Notification的对话框
用户在这个是否允许Notification的对话框选择后的结果,会通过 `Notification.permission` 传给我们的程序,它的值可能是允许("granted")或拒绝("denied")这二者之一。
> 是否允许Notification对话框中的可选项,在Firefox中除了允许、拒绝之外,还增加了 _永久有效_ 和 _会话范围内有效_ 两种额外选项,当然 `Notification.permission` 的值都是一样的。
在程序中可以通过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 来弹出是否允许Notification对话框, 用户选择的结果会通过 `status` 参数传给回调函数。
从这个回调函数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用户选择允许还是拒绝通知是异步进行的。
~~~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function (status) {
// status的值为 "granted" 或 "denied"
console.log(status);
});
~~~
到用户收到并显示通知为止,整体的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 显示是否允许通知的对话框,并异步处理用户选择结果
* 如果用户允许的话,则通过 `new Notification` 显示通知消息。这又分两种情况
* 用户之前已经允许过
* 当场弹出是否允许桌面通知对话框
* 当用户不允许的时候,不执行任何操作
虽然上面说到了几种情景,但是最终结果就是用户允许或者拒绝,可以总结为如下两种模式。
允许时("granted")
使用 `new Notification` 创建通知消息
拒绝时("denied")
没有任何操作
这两种模式是不是觉得有在哪里看过的感觉? 呵呵,用户的选择结果,正和在Promise中promise对象变为 Fulfilled 或 Rejected 状态非常类似。
resolve(成功)时 == 用户允许("granted")
调用 `onFulfilled` 方法
reject(失败)时 == 用户拒绝("denied")
调用 `onRejected` 函数
是不是我们可以用Promise的方式去编写桌面通知的代码呢?我们先从回调函数风格的代码入手看看到底怎么去做。
## 4.2.2\. Web Notification 包装函数(wrapper)
首先,我们以回到函数风格的代码对上面的Web Notification API包装函数进行重写,新代码如下所示。
notification-callback.js
~~~
function notifyMessage(message, options, callback) {
if (Notification &&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granted') {
var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message, options);
callback(null, notification);
} else if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 {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function (status) {
if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status) {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status;
}
if (status === 'granted') {
var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message, options);
callback(null, notification);
} else {
callback(new Error('user denied'));
}
});
} else {
callback(new Error('doesn\'t support Notification API'));
}
}
// 运行实例
// 第二个参数是传给 `Notification` 的option对象
notifyMessage("Hi!", {}, function (error, notification) {
if(error){
return console.error(error);
}
console.log(notification);// 通知对象
});
~~~
在回调风格的代码里,当用户拒绝接收通知的时候, `error` 会被设置值,而如果用户同意接收通知的时候,则会显示通知消息并且 `notification` 会被设置值。
回调函数接收error和notification两个参数
~~~
function callback(error, notification){
}
~~~
下面,我想再将这个回调函数风格的代码使用Promise进行改写。
## 4.2.3\. Web Notification as Promise
基于上述回调风格的 `notifyMessage` 函数,我们再来创建一个返回promise对象的 `notifyMessageAsPromise` 方法。
notification-as-promise.js
~~~
function notifyMessage(message, options, callback) {
if (Notification &&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granted') {
var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message, options);
callback(null, notification);
} else if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 {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function (status) {
if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status) {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status;
}
if (status === 'granted') {
var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message, options);
callback(null, notification);
} else {
callback(new Error('user denied'));
}
});
} else {
callback(new Error('doesn\'t support Notification API'));
}
}
function notifyMessageAsPromise(message, options)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notifyMessage(message, options, function (error, notification) {
if (error) {
reject(error);
} else {
resolve(notification);
}
});
});
}
// 运行示例
notifyMessageAsPromise("Hi!").then(function (notification) {
console.log(notification);// 通知对象
}).catch(function(error){
console.error(error);
});
~~~
在用户允许接收通知的时候,运行上面的代码,会显示 `"Hi!"` 消息。
当用户接收通知消息的时候, `.then` 函数会被调用,当用户拒绝接收消息的时候, `.catch` 方法会被调用。
> 由于浏览器是以网站为单位保存Web Notifications API的许可状态的,所以实际上有下面四种模式存在。
> 已经获得用户许可
> `.then` 方法被调用
> 弹出询问对话框并获得许可
> `.then` 方法被调用
> 已经是被用户拒绝的状态
> `.catch` 方法被调用
> 弹出询问对话框并被用户拒绝
> `.catch` 方法被调用
> 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原生的Web Notifications API的话,那么需要在程序中对上述四种情况都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像下面的包装函数那样,将上述四种情况简化为两种以方便处理。
上面的 [notification-as-promis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as-promise.js) 虽然看上去很方便,但是实际上使用的时候,很可能出现 **在不支持Promise的环境下不能使用** 的问题。
如果你想编写像[notification-as-promis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as-promise.js)这样具有Promise风格和的类库的话,我觉得你有如下的一些选择。
支持Promise的环境是前提
* 需要最终用户保证支持`Promise`
* 在不支持Promise的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即应该出错)。
在类库中实现`Promise`
* 在类库中实现`Promise`功能
* 例如) [localForage](https://github.com/mozilla/localForage)
在回调函数中也应该能够使用 `Promise`
*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
* 返回Thenable类型
[notification-as-promis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as-promise.js)就是以`Promise`存在为前提的写法。
回归正文,在这里[Thenable](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Thenable)是为了帮助实现**在回调函数中也能使用`Promise`**的一个概念。
## 4.2.4\. Web Notifications As Thenable
我们已经说过,[thenable](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Thenable)就是一个具有 `.then`方法的一个对象。下面我们就在[notification-callback.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callback.js)中增加一个返回值为 `thenable` 类型的方法。
notification-thenable.js
~~~
function notifyMessage(message, options, callback) {
if (Notification &&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granted') {
var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message, options);
callback(null, notification);
} else if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 {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function (status) {
if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status) {
Notification.permission = status;
}
if (status === 'granted') {
var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message, options);
callback(null, notification);
} else {
callback(new Error('user denied'));
}
});
} else {
callback(new Error('doesn\'t support Notification API'));
}
}
// 返回 `thenable`
function notifyMessageAsThenable(message, options) {
return {
'then': 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notifyMessage(message, options, function (error, notification) {
if (error) {
reject(error);
} else {
resolve(notification);
}
});
}
};
}
// 运行示例
Promise.resolve(notifyMessageAsThenable("message")).then(function (notification) {
console.log(notification);// 通知对象
}).catch(function(error){
console.error(error);
});
~~~
[notification-thenabl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thenable.js)里增加了一个 `notifyMessageAsThenable`方法。这个方法返回的对象具备一个`then`方法。
`then`方法的参数和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一样,在确定时执行 `resolve` 方法,拒绝时调用 `reject` 方法。
`then` 方法和 [notification-as-promis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as-promise.js) 中的 `notifyMessageAsPromise` 方法完成了同样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出, `Promise.resolve(thenable)` 通过使用了 `thenable` 这个promise对象,就能利用Promise功能了。
~~~
Promise.resolve(notifyMessageAsThenable("message")).then(function (notification) {
console.log(notification);// 通知对象
}).catch(function(error){
console.error(error);
});
~~~
使用了Thenable的[notification-thenabl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thenable.js) 和依赖于Promise的 [notification-as-promis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as-promise.js) ,实际上都是非常相似的使用方法。
[notification-thenabl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thenable.js) 和 [notification-as-promise.j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notification-as-promise.js)比起来,有以下的不同点。
* 类库侧没有提供 `Promise` 的实现
* 用户通过 `Promise.resolve(thenable)` 来自己实现了 `Promise`
* 作为Promise使用的时候,需要和 `Promise.resolve(thenable)` 一起配合使用
通过使用[Thenable](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Thenable)对象,我们可以实现类似已有的回调式风格和Promise风格中间的一种实现风格。
## 4.2.5\. 总结
在本小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Thenable,以及如何通过`Promise.resolve(thenable)` 使用Thenable,将其作为promise对象来使用。
Callback — Thenable — Promise
Thenable风格表现为位于回调和Promise风格中间的一种状态,作为类库的公开API有点不太成熟,所以并不常见。
Thenable本身并不依赖于`Promise`功能,但是Promise之外也没有使用Thenable的方式,所以可以认为Thenable间接依赖于Promise。
另外,用户需要对 `Promise.resolve(thenable)` 有所理解才能使用好Thenable,因此作为类库的公开API有一部分会比较难。和公开API相比,更多情况下是在内部使用Thenable。
> 在编写异步处理的类库的时候,推荐采用先编写回调风格的函数,然后再转换为公开API这种方式。
> 貌似Node.js的Core module就采用了这种方式,除了类库提供的基本回调风格的函数之外,用户也可以通过Promise或者Generator等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实现。
> 最初就是以能被Promise使用为目的的类库,或者其本身依赖于Promise等情况下,我想将返回promise对象的函数作为公开API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 什么时候该使用Thenable?
那么,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Thenable呢?
恐怕最可能被使用的是在 [Promise类库](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promise-library) 之间进行相互转换了。
比如,类库Q的Promise实例为Q promise对象,提供了 [ES6 Promises](http://liubin.github.io/promises-book/#es6-promises) 的promise对象不具备的方法。Q promise对象提供了 `promise.finally(callback)` 和 `promise.nodeify(callback)` 等方法。
如果你想将ES6 Promises的promise对象转换为Q promise的对象,轮到Thenable大显身手的时候就到了。
使用thenable将promise对象转换为Q promise对象
~~~
var Q = require("Q");
// 这是一个ES6的promise对象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solve(1);
});
// 变换为Q promise对象
Q(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finally(function(){ //因为是Q promise对象所以可以使用 `finally` 方法
console.log("finally");
});
~~~
上面代码中最开始被创建的promise对象具备`then`方法,因此是一个Thenable对象。我们可以通过`Q(thenable)`方法,将这个Thenable对象转换为Q promise对象。
可以说它的机制和 `Promise.resolve(thenable)` 一样,当然反过来也一样。
像这样,Promise类库虽然都有自己类型的promise对象,但是它们之间可以通过Thenable这个共通概念,在类库之间(当然也包括native Promise)进行promise对象的相互转换。
我们看到,就像上面那样,Thenable多在类库内部实现中使用,所以从外部来说不会经常看到Thenable的使用。但是我们必须牢记Thenable是Promise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