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少而精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1:19:33
## 产品设计体会(十二)——少而精
长假回来,这两天基本在全力做“批量定时上架”的需求,n多的pk、评审、确认会搞得头昏脑胀,不过终于算是把需求确认掉了。其中有些关于功能做多做少的争论,这个话题在体会(三)中有所设计,但说的不深,这里再写点。
一 个功能的多次需求会议中,必然有这样一个过程。开始对一个功能想的不完整,说着说着大家都想把这个功能做的再强一点,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但后来有通常 因为技术实现,资源等原因,又把这些加上去的功能点一个又一个的砍掉,甚至会发现砍到最后和一个月前的第一次方案是一样的。看似白搭的这个过程其实是有用 的,这是一个“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三段过程,对于那些加上又砍掉的功能点,第一个阶段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第二个阶段想到了,很兴奋,那 就做吧,而第三个阶段的砍掉是权衡了利弊之后的决定,和“没想到”是完全不同的,千万别停在中间那个功能点“大而全”的时候,必死无疑!
有很多文章谈到这样的思想,用100%的质量去实现75%的数量,而不是反过来!吸引用户的往往只是功能模块中的1、2个点,我们一开始只要把这个做到100%的质量其实就够了,这样留给用户的是升级的期待,而如果反过来,功能铺的很开,但每个点都不爽,那反而喧宾夺主,把闪光的地方给掩埋了。
越来越认为当发现一个功能可有可无的时候,甚至只要是没有强烈的理由要做的时候,要明确的选择:不做!
要做的东西少了,出现几个问题。
问:有资源空出来了怎么办?
答:要做的数量是少了,但要达到100%的质量,一般很难空出资源。
问:真的空出来了怎么办?
答:去找其他意义更大的功能。
问:找不到怎么办?
答:把team空闲下来的人拉去做另外一个意义重大的产品,这不可能再找不到了。
潘长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