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创业维艰》前两章读书笔记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04:53:57
# 创业企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创业维艰》前两章读书笔记
于我而言,保持每周三本书的阅读速度一点不难,但是每周写三篇读书笔记的挑战确实很大,因为有的书比较容易写,有的书就很难写。容易写的书,比如格拉德维尔写的《异类》《逆转》《引爆点》这样的书籍,一本书讲述一个观点,包括几个分论点和大量的论据,总结下来,一页 PPT 可以涵盖。有的书稍微难一点,比如刚写完的《联盟》,虽然内容稍多,然而全书依然有脉络可循,十页 PPT 就可以全部覆盖,然而,有的书,全篇知识密度非常大,每一点都可以引申开来做一个详细论述,这种书要写读书笔记,简直是太难了。《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中文名《创业维艰》就是这样一本书。对于这样的书,我无法概括,但是我可以做一些解释和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这样一本书。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5-10-29_5631c57379fda.jpg)
我个人对这本书感触颇深,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 Ben Horowitz 创业的领域是我非常熟悉的企业级基础软件和云计算领域。事实上,我觉得,在这些领域的创业者来阅读本书的收获会远远大于其他领域的创业者。在这些领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 从第一天起,就要面对方向、产品、技术、市场、销售等领域的全面挑战,这和面向消费者领域的创业全然不同,我个人觉得,2B 方向的创业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因为创业者成长为成熟的 CEO 的时间会更短。
在我开始创业的那段时间里,因为找不到方向,我常常阅读创业方面的书籍杂志,比如《创业家》《创业邦》等,我也经常去车库和 3W 参加创业者的聚会,也常参加各种比赛乃至选秀活动,在那段时间里,我不但没有从上述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反而觉得越发的迷茫,我看到的创业,是:「眼见他辞职了,眼见他融资了,眼见他去杭州见马云,眼见他去香港谈融资,眼见他已经开始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我自己的创业,是举步维艰,手足无措。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我曾记得有一次从公司走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铅灰色的天空,我想我的成功就像是在天上,而我自己就站在这地上,我想,我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一条路来走向我的目标。
后来,我们开始做 [OneAPM](http://www.oneapm.com/),这条路比想象中更加曲折,更加艰难。就像攀登珠峰一样,所以,当我打开《创业维艰》这本书,我看到前言中所写,我觉得,这是一个已经成功登顶的登山者对后来人的忠告。我们知道,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公司周围的商业环境、技术基础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就像珠峰变化无端的天气一样,对于创业者,不能寄希望于老天保佑天气晴朗,而要最好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有趣的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管理学和经济学书籍都是在探讨如何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当好 CEO,而很少有人会写关于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的书,很简单,在逆境中生存需要的是经验,是细节,而这些很少会有人真正了解。但是我们知道,就像《黑天鹅》和《反脆弱》无数次强调的那样,我们无法预知风险,我们只能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我们无法预知一个 Business 中那些因素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具备应对任何逆境和挑战的能力,否则,一旦风向发生变化,原有的一切成功都会成为泡影。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这样的例子。
Ben 在前言中写道:
> 每次我读到一本管理类或励志类书籍时,我总在想,写得不错,可他们所说的还不是真正的难题。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真正的难题并不是设置一个宏伟的、难以实现的、大胆的目标,而是你在没有实现宏伟目标之时不得不忍痛裁员的过程;真正的难题不是聘请出色的人才,而是这些 出色的人才 逐渐滋生出一种优越感而开始提出过分的要求;真正的难题不是绘制一张组织结构表,而是让大家在你刚设计好的组织结构内相互交流;真正的难题不是拥有伟大的梦想,而是在你半夜一身冷汗地惊醒是发现,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
>
> 这些书存在的问题是,它们试图为无法可解的难题提供一个良方。但事实是,没有任何 良方可以掌控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局势;没有任何良方可以创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任何良方可以带领一群人走出困境;没有任何良方可以制作出一系列热门金曲;没有任何良方可以祝你成为全国橄榄球联赛的四分卫;没有任何良方可以让你竞选上总 统;没有任何良方可以在你的生意衰落之时激励你的团队。这才是真正的难题所在 —— 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公式套路可用。
在本书的前三章,Ben 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他所经历过的磨难。就像我们在《凡脆弱》一书中曾读过的那样,逻辑毫无用处,而真理隐藏在细节之中,Ben 告诉了我们很多他的经验与教训的细节,让我再帮你多做一点更深的挖掘。
## 第一章
第一章是 Ben 讲述自己童年和成长期的故事,在第一章中,Ben 写道,害怕并不代表没有勇气,真正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由行动决定。另外,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要了解其人其事,必须要下大功夫,否则,你只能对其一无所知。获取经验毫无捷径可循,通过个人经历获得的经验更是如此。与一无所知相比,人云亦云、寄希望于捷径更不可取。
另外,从童年的经历中,Ben 学会了通过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并得以区分事实和感知的差别。Ben 写道:这种能力在我后来成为企业家和 CEO 时让他获益良多。在特别严峻的事实下,当 “事实” 似乎已经注定了某一结果时,我会学着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去寻求另一种表述和解释,以此打开我的视野,在很多情况下,另一种貌似合理的方案的存在就是为了在焦虑不安的员工心中燃起希望。
为了帮助大家阅读,我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章中内容的部分背景,第一章的题目是 *从革命者到风险投资家*,在第一章的后半部分,Horowitz 讲述了他到 Marc Andeeessen 的网景公司工作的故事。Marc Andeeessen 和他的 Netscape 公司,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是硅谷的代表,Netscape 成立 18 个月就 IPO,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通过浏览器使用互联网,我们可能很自然的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然而,就像没有乔布斯很可能就没有移动互联网一样,没有 Marc Andeeessen,人类很可能不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现在耳熟能详的 Google、Facebook、Twitter、Baidu、Alibaba、Tencent 等公司也不一定会出现。可以说,Marc Andeeessen 以一己之力将人类拉进了互联网时代。
很多人愿意津津乐道于微软的 IE 和 Netscape 之间的战争,并将 IE 的胜利视为「破坏性创新」的标志,将 Marc Andeeessen 和他的 Netscape 公司视为失败者。其实,从很多意义上讲,一个市值千亿美金的公司并不比一个市值百亿美金的公司更加成功,它们只是选择的路不同。Netscape 后来以 40 亿美金的价格出售给 AOL,Marc Andeeessen 选择和本书的作者 Ben.Horowitz 重新开始创业,成立了 LoudCloud。再后来,硅谷出现了一个被大家称为 *a16z* 的风投,其投资组合就包括 Skype, Facebook,Instagram, Twitter, Foursquare, Pinterest, Airbnb, Fabon 和 Zynga 等众所周知的名字,*a16z* 现在是硅谷最顶级的风投,他的全名是 Andeeessen Horowitz。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5-10-29_5631c5738a8ee.png)
为了便于帮助大家理解,我将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述的 LoudCloud 和 opsware 的故事做成了一页 PPT 方便大家理解,从上图可以看到,LoudCloud 和 opsware 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各种波折和磨难。
## 第二章
第二章讲述 LoudCloud 的故事,名字是:*LoudCloud 沉浮录:我会活下去*,LoudCloud 的业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家云计算公司,就像今天我们看到 AliCloud、UCloud、QingCloud 一样,但是最大的不同时,LoudCloud 成立时间是 1999 年 9 月。事实上,LoudCloud 是全球第一家主营 IaaS 业务的云计算公司,是创立了 CloudComputing 这个概念的公司,要知道,在 1999 年,虚拟化技术还没有出现。LoudCloud 真是一家大大超前于时代的公司。
在 LoudCloud 的第一次融资的时候,由于 Marc Andeeessen 的 Netscape 公司背后的投资人 KPCB 已经投资了它们的一个潜在竞争对手,所以 Horowitz 选择 Benchmark Capital 作为他们的融资首选风投。Horowitz 选择 Benchmark 并非偶然,而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 Benchmark,Benchmark 是硅谷最为技术范的风投,他们最喜欢投资十亿美金独角兽公司,去年 IPO 的 New Relic、Zendesk,今年大火的 Zuora,以及现在在技术圈里面广泛使用的 Docker、Elastic Search 等公司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当然,Uber、Snapchat、Twitter 也是在 Benchmark 的投资列表中。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5-10-29_5631c573a8e28.png)
* 1999 年 11 月,LoudCloud 顺利的从 Benchmark Capital 融到了 1500 万美元,再加上 Marc Andeeessen 自己投资的 600 万美元,LoudCloud 在 A 轮共融资 2100 万美元,投后估值 6600 万美元。
* 2000 年 1 月,LoudCloud 从摩根斯坦利债权融资 4500 万美元。
* 2000 年 3 月,LoudCloud 公司人数达到 200 人。
* 2000 年 4 月,LoudCloud 历史总签约金额超过 1000 万美元。
* 2000 年 6 月,LoudCloud 当季签约金额超过 2700 万美元。
看情况一切非常顺利,LoudCloud 是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公司,而且看上去也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公司,然而,纳斯达克的崩盘摧毁了这一切,因为 LoudCloud 的客户大多数都是互联网公司,虽然 LoudCloud 完成了 C 轮 1.2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 7 亿美元,但是,2000 年的第三季度,LoudCloud 只完成了 3700 万美元的销售额,距离预计的 1 亿美元相去甚远。
云计算公司,尤其是一家 IaaS 公司,烧钱的速度非常快,很快 LoudCloud 又没钱了,但是这一次,形势更加槽糕,每一家 VC 都关紧了大门。仅仅 6 个月的时间,LoudCloud 就从云端跌落到深渊之中。在公司的现金仅可以支撑 3 周的情况下,LoudCloud 打算流血上市,。在路演期间,周围环境持续恶化,LoudCloud 客户和竞争对手纷纷破产,股市每天都在崩盘,就在这个时候,Ben 的妻子又因为过敏而休克。在这种情况下,Ben 每天魂不守舍的去路演,在互联网泡沫的最低点,LoudCloud 上市了,市值不足 4 亿美元。
上市虽然筹措到了 1.625 亿美元,但噩梦远远没有结束,股价在持续下滑,很快到了每股 2 美元,也就是说,整体市值 1 亿美元多一点。在这种情况下,Horowitz 决定实施氧化物计划,由一家 IaaS 公司转型成一家名为 OpsWare 的 SaaS 公司,提供 Server Automation System「简称 SAS」和 NetworkAutomation System「简称 NAS」服务。这两者属于 ITOM 领域的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领域。如果你不是很懂这些,我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 LoudCloud 之前类似于 AliCloud,转型之后类似 [OneAPM](http://www.oneapm.com/) 「APM 和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同属于 ITOM 范畴」。
最终,Ben 成功了,EDS 公司以 6350 万美元买下了 LoudCloud,并承担了 LoudCloud 所有的债务和现金消耗,而 Ben 将保留知识产权和 OpsWare,接下来,EDS 还以每年 2000 万美元的价格租用 OpsWare 的软件 (这里中文译本有误,中文译本写的是 200 万美元)。
在顺境中发挥的能力决定了一个 CEO 和一个公司的高度,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决定了一个 CEO 和一家公司能走多远。创业这个名词,在今天成了仿佛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的事情,然而,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那些投资人和依附于创业者生存的人所说的最大的谎言。让我们看看 Ben 和 Marc 的一个对话:
> Marc:你知道创业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
> Ben:是什么?
>
> Marc:就是让你反复体验两种情绪:欢乐和恐惧。我发现,失眠会令这两种情绪更加强烈。
这个世界处于不停的变化当中,在科技行业尤其如此。在科技行业,一个底层技术的变化会极大的改变竞争的格局,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到并且跟得上变化,这意味着,活着,就有机会。在昨天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可能根本不是问题,在科技行业创业,最宝贵的就是坚持。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上大学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星际争霸》,以及当时我最喜欢的选手 Boxer。如果你玩过这个游戏,如果你体会过虫族对手满屏矿而你自己用 SK 战术翻盘,那你会懂得我在说什么。
![](https://docs.gechiui.com/gc-content/uploads/sites/kancloud/2015-10-29_5631c573c11d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