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 源码分析 · Query Cache并发处理

最后更新于:2022-04-01 10:34:02

## Query cache 的并发处理 上期介绍了Query cache的一个基本工作原理,请参考[MySQL · 源码分析 · Query Cache内部剖析](http://mysql.taobao.org/monthly/2016/07/09/)。本期将对Query cache的并发处理过程进行一个剖析。 当前Query cache是所有session共享的,也就是说同一条SELECT语句 + database + flag(包含影响执行结果的所有环境变量)构成的Key如果已经存储在Query cache中了,任何session都可以从Query cache中获取想要的结果集。所有session共享Query cache,那如何处理并发呢?当前Query cache只支持查询,插入,删除操作,不支持更新。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种操作的并发原理进行分析。 在对三种操作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Query cache 并发处理的方式。Query cache的并发处理,同样是利用锁。对于Query cache对象自身的所有操作使用一把mutex锁来进行并发控制。Query_cache在其初始化,即调用Query_cache::init的时候,会初始化如下锁变量: ~~~ void Query_cache::init() { mysql_mutex_init(key_structure_guard_mutex, &structure_guard_mutex, MY_MUTEX_INIT_FAST); mysql_cond_init(key_COND_cache_status_changed, &COND_cache_status_changed, NULL); m_cache_lock_status= Query_cache::UNLOCKED; …… } ~~~ 说明: `key_structure_guard_mutex`以及`key_COND_cache_status_changed`这两个变量是用来处理Query cache与PSI(Performance schema instrumentation interface)相关的并发控制,这里我们不对其进行介绍,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PSI的相关介绍。 另外一个mutex变量`structure_guard_mutex`用来控制Query cache的并发访问,同时它也用来配合mysql_cond_t `key_COND_cache_status_changed`来控制对Query cache锁的超时处理。我们会在稍后介绍加锁处理的地方进行具体描述。 `m_cache_lock_status`控制当前Query cache所处的状态。该变量有3个值: | UNLOCKED | 表明当前Query cache处于未被使用状态。该状态下我们使用mutex来控制Query cache的并发访问。 | | LOCKED_NO_WAIT | 表明当前的Query cache正处于Flush或者是正在关闭使用Query cache的状态。 | | LOCKED | 表明当前的Query cache正在被使用。此时我们利用mysql_cond_t来进行加锁,同时支持锁定超时。 | Query cache中一个重要的控制并发的函数是`Query_cache::try_lock`,也就是加锁过程,算法实现如下: ~~~ bool Query_cache::try_lock(bool use_timeout) { mysql_mutex_lock(&structure_guard_mutex); //首先试图获取mutex while(1) { if (m_cache_lock_status == Query_cache::UNLOCKED) { m_cache_lock_status= Query_cache::LOCKED; //如果Query cache未被锁定,那么我们修改其状态为锁定状态。利用mutex进行加锁。 break; } else if (m_cache_lock_status == Query_cache::LOCKED_NO_WAIT) { interrupt= TRUE; //这里表示Query cache正在被Flush或者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必要再加锁继续进行操作。遇到这种状态,需要加锁的操作将直接返回。 break; } else { if (use_timeout) //这个参数是控制是否需要超时处理。 { set_timespec_nsec(waittime,(ulong)(50000000L)); // 50微秒超时 int res= mysql_cond_timedwait(&COND_cache_status_changed, &structure_guard_mutex, &waittime); } else { mysql_cond_wait(&COND_cache_status_changed, &structure_guard_mutex); } } } } ~~~ Query cache的记录查询,插入都需要先使用`Query_cache::try_lock`加锁。使用`Query_cache::try_lock`加锁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检查Query cache所处的锁定状态,如果Query cache正在FLUSH或者关闭,记录查询或者插入都将没有意义,因此检查到锁定状态为Query_cache::LOCKED_NO_WAIT就可以直接返回了。 对于删除Query cache中的记录,操作前进行的锁定是`Query_cache::lock`。该函数与`Query_cache::try_lock`的唯一区别就是不再检查Query_cache::LOCKED_NO_WAIT状态,一直等待直到获取Query cache锁。 ### Query cache的记录查询 基本流程如下:(下面的函数定义写的都是伪代码,如需了解详情请参考MySQL源码) ~~~ Query_cache::send_result_to_client(…) { If (!SELECT语句) return; if (try_lock()) return; 构造Query cache中Key值(Key值包含了query + database + flag(包含影响执行结果的所有环境变量)); query_block= 通过Key值查找Query cache中的Query_cache_block; if (!query_block) //未找到任何记录 return; if (query_block->result_type == Query_cache_block::RESULT) // 这里的条件是用来判断与该条Query相关的结果集是否已经被完全的写入了Query cache中。如果结果集没有全部写入,显然我们也不能返回结果集。 { RD_lock (query_block); //这个Query_cache_block的块锁应该没什么用处,因为所有操作都需要Query cache的全局mutex。 if (表的权限检查成功) 返回结果集; RD_unlock(query_block); //释放Query_cache_block的Read锁。 } unlock(); // 释放Query cache的全局mutex。 } ~~~ ### Query cache数据的插入 目前插入流程如下: ~~~ Query_cache::store_query(); // 该函数首先生成Query_cache_block的header部分。 // header包含哪几部分请参考往期月报, MySQL · 源码分析 · Query Cache内部剖析。 // 生成的header会挂到thd->query_cacne_tld.first_query_block。 // thd->query_cacne_tld.first_query_block用来在接下来的Query_cache::insert()过程中判断是否当前session需要缓存结果集。 注意:Query cache目前实现中只有生成Query_cache_block header的session才可以为该block添加数据, 其他session如果输入同样的执行语句,在调用Query_cache::store_query()会发现已经有session生成了header,就不会再重复生成header了。 这样实现的目的是让一个session负责写入所有的结果集,可以避免其他session进行干扰。 Query_cache::insert(…) //负责将结果集缓存到Query_cache_block的数据部分。 { if (query_block= thd->query_cache_tls->first_query_block) //检查当前session是否需要缓存结果集 { if (try_lock()) return; RW_lock(query_block->query()->lock); //这里的写锁同样没有作用了,因为Query cache的mutex会对并发进行控制。 append_result_data(); //将结果集缓存到Query_cache_block中。 RW_unlock(query_block->query()->lock); //释放排他锁。 unlock(); // 释放Query cache的全局排他锁。 } } ~~~ ### Query cache的删除: ~~~ Query_cache::invalidate_table(…) { lock(); // 这里使用lock而非try_lock,是因为我们需要强制失效所有与table相关的Query_cache_block。 // 而try_lock会在Query cache的状态为Query_cache::LOCKED_NO_WAIT的时候直接返回。 invalidate_table_internal(); //失效所有与指定表相关的Query cache。 unlock(); //释放全局mutex。 } ~~~ 对于Query cache的失效部分,目前的处理方式非常暴力,任何对表数据的修改,包括UPDATE/INSERT/DELETE操作,都会将该表相关的所有Query cache记录实效掉,这种实效方式影响非常大。建议增加对于WHERE,HAVING等过滤条件的判断,如果Query cache中的记录涉及的结果集与当前UPDATE/INSERT/DELETE所涉及的数据没有交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实效掉这样的记录。比如: ~~~ SELECT * FROM t WHERE t.a > 10; ~~~ 我们对于这样一条SELECT语句进行结果集的缓存。对于如下的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来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失效与这条SELECT语句相关的结果集缓存,因为下面这几条语句操作的数据集和SELECT的结果集没有发生任何交集。 ~~~ INSERT INTO t (a) VALUES(1); UPDATE t SET a=4 WHERE a < 5; DELETE FROM t WHERE a < 5; ~~~ 对于DDL其实我们也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对于下面这条SELECT语句的结果集缓存记录来说: ~~~ SELECT a FROM t WHERE t.a > 10; ~~~ 如果对于下面的DDL,完全可以不去失效SELECT语句的结果集缓存记录。 ~~~ ALTER TABLE t ADD COLUMN c INT; ~~~ 总而言之,Query cache的并发处理的粒度比较大,几乎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拿到Query cache的全局mutex。如果可以对Query cache的全局状态变量使用Free lock,只对于存储分配使用mutex,对Query_cache_block进行加锁处理会对性能有所改进。
';